
斯坦福大學生物學系,霍華德休斯醫(yī)學院頂級華人科學家駱利群在1月9日2009年第一期《細胞》(Cell )上發(fā)表文章,在果蠅體內發(fā)現(xiàn)一類新的氣味受體。
在果蠅的細胞上,并不是所有的氣味感覺神經元基因都能表達7-TM(seven transmemberane)氣味受體,這就意味著可能存在有另一類型的氣味受體,F(xiàn)在,有證據(jù)證實一類與離子型谷氨酸受體(ionotropic glutamate receptors)相關聯(lián)的蛋白(先前的研究未將其定位為受體)是氣味受體家族中的一類。
駱利群教授于1981年初中畢業(yè),后考取了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1985年被中科院生化所免試錄取為研究生;1986年1月獲郭沫若獎學金;1987年8月赴美留學,在美國波士頓布蘭德斯(Brandeis)大學生物系攻讀博士學位,1992年6月獲博士學位;1992年9月,赴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攻讀博士后。
駱教授于1996年12月在美國斯坦福大學任助理教授,研究的方向為神經發(fā)育和神經環(huán)路。1997年,獲得Sloan基金獎。2001年,任美國《神經元》雜志編委。2002年,榮獲神經科學會(Society for Neuroscience) 青年科學家獎。2002 年-2005年任斯坦福大學生物系副教授。2005年至今任斯坦福大學生物系教授、醫(yī)學院神經生物學系兼職教授,同年當選霍華德休斯醫(yī)學院研究員。
駱利群對于突觸分枝以建立和維持神經回路領域的研究處于領先水平。他利用果蠅發(fā)現(xiàn)了突觸分枝發(fā)育的分子機制,并發(fā)現(xiàn)了這種分枝機制與哺乳動物突觸受損后的衰弱現(xiàn)象有著驚人的相似性。在他獲得Javits獎(Jacob K. Javits獎是美國國會在1983年批準的一項獎勵,紀念已故參議員Javits,他生前一直大力倡導對神經系統(tǒng)疾病的研究!茖W網注)后會對更多的分枝因子及這些因子影響的分子靶標進行進一步研究,這將進一步加深我們對于人類神經衰減疾病的了解。
另一重要成就就是神經追蹤技術,這一技術主要是利用軸突運輸?shù)囊阎肿舆M行逆行和順行追蹤,如辣根過氧化物酶軸突逆行追蹤法、熒光色素逆行標志法、細胞毒植物凝集素追蹤法等。這改進了已沿用一百多年的經典方法,將對大腦發(fā)育研究產生極大的推動,HHMI特為此發(fā)了評論,稱之為遺傳學的重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