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奧運申辦成功到舉辦,短短的7年中,中國及北京的日新月異,變化驚人。其實,北京在世界舞臺上的華麗現(xiàn)身,遠(yuǎn)遠(yuǎn)先于驚艷的奧運開幕式。
因為一個更強大、更自信的中國,我們看到一個更包容的奧運會。我們看到代表美國的教練郎平,擊劍冠軍仲滿的法國教練,還有姚明身著中國隊服與NBA隊友鏖戰(zhàn)。媒體和觀眾欣賞他們的勇氣、毅力、技巧和體育精神,不再苦苦糾纏他們是否為中國的金牌而戰(zhàn)。
我們也看到一個更酷、更輕松的奧運會。賽場上,無論是舉重冠軍對杠鈴的深情之吻,還是體操運動員在緊張表演時的微笑,更多的運動員少了一些含辛茹苦和忍辱負(fù)重,多了幾分享受和自我展現(xiàn)。賽場外,對拿銀牌的中國選手,解說員也會祝賀他取得優(yōu)異成績;而對“種子選手”的失利,網(wǎng)友們也少有責(zé)備,多加鼓勵。
如果說,奧運會的組織過程和比賽過程可能有一些不夠完美的細(xì)節(jié),相信工作人員會盡力修補,而不是驚慌失措。因為中國的發(fā)展,早已不需要通過北京奧運會來宣布;中國人的自信和在全球舞臺上的神閑氣定,也早已不需要通過北京奧運會來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