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奧運比賽激烈進行時,中國“海外軍團”的教練和運動員登場亮相,同樣的身影,不一樣的國籍和身份,于是,有人質疑他們不愛國。其實,教練和運動員在國際間流動已是常事,通過國際互動,體育水平和精神得以提高和傳揚。而且,海外華人無論身份如何,對祖國和居住國同樣都飽含深情。
感謝祖國不把華裔當外人
在北京奧運好戲連臺的各項比賽中,真正讓我感動的不是那些優(yōu)勝者手捧金牌的時刻,而是一場辛酸的心理決斗:當最后一劍拼出后,欒菊杰摘下頭盔,舉起大紅橫幅,一句“祖國好”,道出她的千言萬語。當她看到祖國、人民仍然愛著她時,她流淚了。我們這些身在海外,眼望祖國的人,知道欒菊杰內心的困惑,也明白她為什么淚流滿面。
欒菊杰曾在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上為中國贏得第一枚擊劍金牌。如今她50歲卻重披戰(zhàn)袍,代表加拿大出征北京奧運,那需要多么大的勇氣和胸懷啊。看看中國網民的留言吧:“欒大姐,祖國沒有忘記你!不論你在哪里,都是咱華人的驕傲”、“你敢于挑戰(zhàn)自我,享受人生!太好了,這種除去了地域觀念與功利主義的純體育精神,才是奧林匹克精神的真諦”、“當年揚眉劍出鞘,如今揚眉再出鞘,為你永不放棄的精神而感動”……這些留言讓人感慨,家鄉(xiāng)人不把我們當“外人”,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人的大國氣度。
不由自主地為中國隊加油
有人在網上問:看奧運比賽,我們該為誰鼓掌?其實,和一些加國當地人比起來,我們的心胸不夠開闊。北京奧運開幕當天,我陪朋友到她孩子的學?醋闱虮荣,孩子的足球教練發(fā)給我們每人一套隊服,胸口上有“Canada”字樣,我們幾乎同時皺起了眉頭,誰也沒有穿,但一旁坐的其他族裔人,都非常高興地套上了隊服。還有人看到我們,翹起大拇指說:“China,奧林匹克!笔潞,朋友解釋說:“雖然入了籍,但還是很難認可自己是加拿大人,把衣服穿在身上總覺得別扭!本褪沁@個中國心,讓我們不由自主關心北京奧運,在電視機前拼命為中國隊加油。
但這種揮之不去的中國情結,也讓我們好困惑。盡管早已加入加拿大籍,還是覺得自己是個中國人,覺得目前居住的國家不是自己的國家,這樣的心態(tài),生活再好也覺得不自在。每當我去中國,自認為是“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實際上卻是“離別家鄉(xiāng)歲月多,近來人事半消磨”,家已陌生,人也疏遠。朋友講起她回中國的遭遇,滿含委屈。她在北京入關時習慣跟著中國人排隊,用中文填寫入境卡,輪到她時,海關關員一句毫無表情的話“你是加拿大人”,讓她好似一個站錯隊的孩子,灰溜溜地走出隊伍。在返回加拿大時,她對中國海關的關員講,自己是加拿大人。那人卻問:“加拿大人就長你這模樣?”氣得她要找人家的上司評理去。如今一場北京奧運會,讓海外華人華裔更在乎自己的中國身份,不少朋友雖然在加國居住多年,但始終不放棄中國身份。
別忘了也給加拿大隊員鼓掌
今日祖國崛起,讓我們海外華人揚眉吐氣,理直氣壯。然而,該為誰鼓掌的問題,華人華裔還是各有答案。一名入籍加拿大多年的華人社團人士表示:“我愛加拿大,但我更愛中國,我為兩個國家加油!币灿腥瞬扇』乇艿膽B(tài)度:“體育無國界,我們只為運動員喝彩,何必在乎他的國籍?”其實,奧運會作為體育競技大比武,從來沒有純粹過,它總是與一個國家的國力息息相關。每個國家都在乎在運動場上升起國旗,奏響國歌。我們久住楓葉之國,面對身份困惑,無論是日久生情,還是難忘故土,應該知道飲水思源,知恩圖報。因此,當我們?yōu)楸本┘佑蜁r,別忘了也給加拿大運動員鼓掌。
正如一位中國官員說“海外華人是最可愛的人”,祖國有難,八方支援,在北京奧運的艱難歷程中,到處都有海外華人的無私奉獻。移民讓華裔改變了身份,今后,在我們牢記祖國時,也要學會感謝給了我們安定生活和子女良好教育的楓葉之國。 (文/凱蒂 加拿大《加中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