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自美國華爾街的金融海嘯席卷全球,并給中國經濟帶來巨大的下行壓力。隔岸觀火,中國的投資者感到的是一輪又一輪的強勁沖擊。身居“暴風眼”,華爾街的投資者又怎樣判斷風暴的未來發(fā)展趨勢呢?記者采訪了全美華人金融協會會長湯曉東。
記者:美國的金融危機發(fā)展到現在,究竟處于哪一個階段?未來還有哪些潛在的“炸彈”會爆炸?
湯曉東:我認為美國金融危機已經到了最后一棒,下一步的潛在風險可能出在對沖基金上。隨著年底對沖基金贖回潮的出現,預期對沖基金資產將縮水30%左右,50%的對沖基金倒閉。投資者的大量贖回,將導致對沖基金提前拋賣資產,由于現在市場的流動性較差,這會對市場帶來較大壓力。等幾個主要的對沖基金問題完全暴露后,金融危機也就接近尾聲了。目前金融市場已從前一階段的停滯,慢慢開始恢復運作。
記者:如果金融危機已接近尾聲,為什么人們對美國經濟的預期仍然很差?通用汽車的問題究竟有多嚴重?
湯曉東:雖然金融危機已到最后階段,但是美國實體經濟的危機才剛剛開始,而且實體經濟的下滑、衰退時間將會更長。
美國汽車工業(yè)由于退休金負擔重、醫(yī)療保險費用高,使其行業(yè)競爭力較差。但從政治因素考慮,受到工會組織較大支持的奧巴馬上臺后,不會對通用汽車的危機坐視不理。我個人認為,通用汽車很可能在破產法保護下繼續(xù)操作,倒閉的可能性較小。
但是應該相信,美國實體經濟在其市場化的體制下,自我調整的能力很強,也許短時間內的破壞性很大,但是自我恢復能力仍然很強。
記者:在美國即將發(fā)行更多國債的情況下,巴菲特已經明確表示將減持美國國債,但中國仍然繼續(xù)增持美國國債,你怎樣看待這種投資行為?
湯曉東:近期,一些避險資金從新興市場退出后,短期進入美國國債,這是一種臨時性現象,為了應付短期的贖回壓力。從長期來看,美國國債仍有走低趨向。
中國增持美國國債,可能是為了支持美國國內購買力、從而支持中國出口產業(yè)的一種不得已而為之的做法。單從投資角度看,中國顯然是應該減持美國國債。而從長遠的投資策略看,中國的外匯資產應該采取分散投資的策略,不能過度依賴美元資產。
記者:美國金融風暴以來,國內投資界出現了“抄底華爾街”的聲音,你認為中國現在應該出手抄底嗎?
湯曉東:中國千萬不應該去“抄底”購買海外金融機構,“抄底華爾街”應該去抄華爾街人才的底。也許未來美國金融機構恢復,出現了翻一番、翻兩番的增長,沒有買的人會后悔。但是應該看到,如果中國買進了這些機構,他們可能就出現不了這么大的增長。最主要的原因,是中、美金融管理機制上的差距太大,風險管理、知識水平、對市場的理解都完全不在一個層面上,決策方式、文化上的差異太大。(王欣)
進入相關專題: 金融海嘯沖擊華人經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