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僑網消息:據加拿大《北美時報》報道,移民國外,工作生活處理好,房子買好后,接下來要考慮的就是把父母接過來好好享享福了。當然,也有很多人接父母過來是因為小BABY出世,需要有經驗的老爸老媽“幫個手”,暫時緩解一下小生命初次到來的緊張忙亂。最近該報記者的幾個朋友紛紛講述和爸媽一起住的快樂與煩惱,也引出不少問題。
如果選擇與父母住在一起,比如家務方面,孩子教育方面,本來兩代人就存在著“代溝”,在這種情況下,必然要引起一些沖突;如果不選擇與父母一起住,讓他們留在國內,是否就違背了“孝敬父母”的傳統(tǒng)思想呢?而且,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多角矛盾應運而生,如何維護好家庭內部的安定團結,讓大家都和諧相處,的確是門學問。
記者的朋友中對此正好分成兩派,一派是非常享受和爸媽一起住的生活;另一派是覺得和爸媽一起住煩惱大過快樂。
贊成派:和爸媽一起生活的日子很幸福
我和先生在多倫多近十五年了。和大家一樣,經歷了讀書,成家,立業(yè),生兒育女的過程。父母在十年前我生女兒時來多照顧我們,后來便留了下來。這些年我們一大家子六口人一直能和睦相處。很多人對我抱怨與父母在一起生活的問題和麻煩,我卻從未有這方面的體會;相反,我卻覺得和父母在一起的生活,讓我更加充實和快樂。
我和先生對父母能在多倫多幫助我們一直非常感激,兩個小孩從出生后一直由他們照顧,我們非常放心。在最初時,我就和先生商量好,每月都給父母一筆錢,在銀行里給他們開好帳戶存著。父母開始很不習慣認為不像一家人,但我堅持這是尊重他們的勞動。后來有了兒子后,他們更辛苦了,我就又給他們多存一些錢,基本是照市場價DAY CARE的80%。在后來女兒,兒子陸續(xù)上學后,帶孩子的工作量不是那么大了,就又少給他們一些。我這樣做,先生也不會有意見。父母習慣后也認為我這樣做合理。
天長日久,他們積攢下的錢也是一筆不小的數字,加上他們在國內還有退休金。國內的家人,親戚朋友們有困難,他們樂意資助,我只是負責幫他們取錢寄錢,對他們把這錢給誰,我們不發(fā)表意見,基本尊重他們的選擇。這些年我們基本沒有為錢鬧過別扭,看到周圍不少中國人家吵架為了錢,我們認為是很不值得的。
父母對我們一家人都很疼愛,對兩個小孩的生活,教育,都非常盡心,兩個小孩中文都很好。
我們彼此之間的相處互相留有空間,互相尊重。比方說并不把小家里所有的事都告訴父母,家里辦大事,比如買房換車,征求他們的意見,但不一定照辦。反之如果父母提出來要辦他們自己的事,比方說回國住幾個月,到哪里去旅游一下,我們也會支持他們。家里的DAY CARE等自己想別的辦法解決。
總的來說這些年家里一直很和睦。先生和我父親都是幽默之人,一家人常在一起說說笑笑,兩個小孩也很天真可愛,父母真的是在享受天倫之樂,可以說是快樂的一大家人吧。
在中國的傳統(tǒng)觀念里,結婚后與父母住在一起,可以更好的照顧父母,讓他們有一個幸福的晚年生活。可是我和父母的生活讓我感覺是互相照顧,非常平等。所以父母的心理壓力沒有,我也感覺輕松很多,這也許就是我們一家人和睦的核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