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月二十六日晚,第三十二屆香港國際電影節(jié)頒獎禮在香港文化中心舉行,李纓(右)導演的《靖國神社》奪得最佳紀錄片人道獎,著名導演顧長衛(wèi)(左一)、電影演員蔣雯麗(中)等出席頒獎禮。 中新社發(fā) 武仲林 攝
版權聲明:凡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
中國僑網消息:據美國《星島日報》報道,旅日中國導演李纓花了10年時間攝制紀錄片“靖國神社”(YASUKUNI)將于8月12至18日在紐約公映,這部分別在香港、德國及日舞影展獲獎的電影估計再度引發(fā)爭論,挑起中日歷史的傷口,但在美國初影后好評如潮,指李纓平衡對靖國神社的兩極爭議及看法,以事實說話的優(yōu)秀紀錄片。
現年45歲的旅日中國導演李纓,原本是中國中央電視臺的紀錄片制作者,1993年被推薦為日本文化廳的海外藝術家研究員,留日期間對他文化沖擊很大,他參加靖國神社的軍人館的“南京問題60周年研討會”,現場放映日軍當年拍攝的紀錄片,當放映到日軍占領南京舉行升國旗儀式,會場竟然一片掌聲,令他震驚不已。自1997年起十年里,他想以中國人制作有關靖國神社的紀錄片,用鏡頭說出自己對靖國神社的看法,沒料到卻用了10年時間完成。
紀錄片以一位90歲高齡的老刀匠為主線,他曾在二次大戰(zhàn)期間,鑄造了無數的“靖國刀”,是目前唯一生存的靖國刀匠,李纓以流利的日語對老刀匠采訪,企圖通過他的嘴巴及回憶,講出老刀匠對靖國神社及戰(zhàn)爭的看法,雖然老刀匠展示鑄刀過程,但只要涉及戰(zhàn)爭,他都以沉默作回應。不過從他展示的文件,見到以靖國刀練刀時,以竹草作為斬人頭及人骨的練習,他那令人不安的沉默,迫著觀眾去思考。
由于題材敏感,拍攝期間,李纓都受到日本左、中、右翼人士的強烈聲音,甚至受到死亡恐嚇,不過他態(tài)度堅定,并表示,“我這部紀錄片是反戰(zhàn)而非反日,但影片對于在歷史問題存在曖昧態(tài)度的日本人來說,卻是一個挑戰(zhàn)!
紀錄片又以前首相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一事引發(fā)國際爭議,包括來自臺灣前演員金素梅、支持及反對靖國神社的日本人的肢體沖突,來說明對二次大戰(zhàn)中246萬亡魂的看法。因此“靖國神社”在日本公映前后受到極大阻力及爭論。李纓亦曾表示,拍攝過程中遇到種種困難非外人可理解,那些強硬的右翼份子,給拍攝工作制造各種干擾,受到謾罵,甚至被搶走攝影機。同時亦遇到資金拮據,他說能完成這部紀錄片的10年經歷令他日一言難盡,也百感交集。(周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