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還有很多新的事情要做,怎么現(xiàn)在就把這種獎項頒給我呢?”欣慰之余,湯亭亭對新到手的美國國家圖書獎微含嗔怪。
作為2008年度國家圖書獎的“杰出文學貢獻獎”得主,華裔作家湯亭亭早已獲得美國主流文壇的認可。一般作家很難進入的大型文學辭典《當代文學評論》大開本有關她的評論占了21頁;《劍橋美國文學史》對她有專門的研究;美國文學界把她的作品列為當代美國文學、女性研究、族裔研究、人類學等課程的必讀教材。
“杰出文學貢獻獎”含有“終身成就獎”的味道,白發(fā)披肩的湯亭亭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獲得這種意味的獎項了。“美國學院與藝術、人文研究院大獎”、“亞美文學工作坊終身成就獎”……此前,克林頓為她頒發(fā)的“國家人文勛章”也是“終身成就”性質(zhì)的。
不講話你就是棵植物
“接下來我對你說的話,你不可以告訴任何人。”
湯亭亭的成名作《女戰(zhàn)士》中的這句開篇之語,一度在美國各高校中風行,成為年輕人見面打招呼的第一句話。
《女戰(zhàn)士》中母親是個講古高手、《中國佬》中曾祖父是個話匣子、《孫行者——他的偽書》中阿森·惠特曼則是一個文思泉涌不可遏止的能言善辯者……湯亭亭執(zhí)著于“講話”這個概念,她試圖用“沉默”和“講話”的對比來傳遞這樣一個信息:華人必須發(fā)出自己的聲音。
《女戰(zhàn)士》有兩個最主要的敘述者:母親與女兒,它以母親和女兒共同講故事的方式將“女戰(zhàn)士”的故事鋪開。書中有這樣兩段:母親挑開了女兒的舌筋,使她能言善辯。女兒曾經(jīng)狠揍了一個和她年齡相仿、但不會在人前講話的華人女孩,對她說:“你知道嗎?不講話你就是棵植物!不講話你就沒有個性!”她的小說明確地表述了她對“沉默”的看法——一個人不正常的精神征候。在書中勇敢、樂觀的人物全都是敢于講話、善于講話的人。她把“不講話”視為軟弱。
這部被選入美國教材的小說,顛覆了當時美國對中國女性的偏見——在此之前,中國女性在美式成見里要么是缺乏力量的美麗娃娃,要么是妖媚神秘的邪惡化身——小說化用了中國歷史故事中的花木蘭形象,刻畫出華裔女性血液中的果敢與擔當,以及她們?nèi)谌朊绹耐懽冞^程。在30多年前的美國,正是因為這本小說,“花木蘭”成為深入人心的中國女英雄,湯亭亭也被冠以“花木蘭教母”之名。
在《中國佬》一書中,她用了整整一章篇幅,逐條列出了美國歷史上的排華法案。這種脫離了中國和中國文化,又難以融入美國社會和主流文化的身份困境,使得這本小說成為了華裔男性的正名之作。
盡管無數(shù)次描寫和想象中國,但直到1984年10月,湯亭亭才首次到訪。此前她一直在努力接近中國,甚至在第一次回鄉(xiāng)之路上緊張得說不出話來,她曾在雜志上撰文形容中國對她的意義:“我害怕中國根本不存在,是我一直在創(chuàng)造著它!
湯亭亭多次用“回家”形容她的訪華旅程。在北京郊區(qū)看到公路兩邊曬著麥子時,她終于明白為什么在加州父母把食品放到人行道上晾曬。寄回美國的明信片上,她這樣寫道:我在這里到處遇見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