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伯松,喀麥隆華僑華人工商總會會長,蟬聯三屆。1983年旅奧地利,1993年轉至匈牙利,1997年赴喀麥隆創(chuàng)業(yè),從事國際貿易公司、及國際貨運清關代理工作。2003年牽線杭州與港口城市多阿拉結成姐妹城市。在喀麥隆華僑華人社會,他是一位深孚眾望的僑領。陳伯松還在拉動浙江青田縣親戚朋友出國領域上做出了重大貢獻。
記者:陳先生好!您可是一個大名鼎鼎的人物。在筆者出征非洲采訪之前,多人建議我前來喀麥隆會一會你。到喀麥隆后知道,陳先生的功績主要集中在移民網絡服務、社團服務上。在青田華僑歷史上,我本人認為,最為可貴的是1980至1990年幫助青田人出國那一批“老華僑”,沒有這批人的能量,青田華僑群體不可能在30年增長50倍,僑鄉(xiāng)青田的種種光環(huán)也無從談起。
陳伯松:家鄉(xiāng)青田的媒體記者、青田華僑文化的研究者前來非洲探僑,非常了不起,非常感謝!作為僑鄉(xiāng),我們必須多多了解各地移民的歷史和現狀,多多了解各地青田華僑產業(yè)發(fā)展和驅勢,深入研究僑鄉(xiāng)人口國際遷移中帶有普遍性和規(guī)律性的經驗、教訓,從中獲得啟示和教益,反作用于僑鄉(xiāng),會體現出歷史價值。
記者:陳先生的經歷和理念是這樣的?
陳伯松:1983年我順利步入奧地利創(chuàng)業(yè)。到國外后知道,全球化的浪潮開始涌洶澎湃,地處山區(qū)一隅的青田感知較遲罷了。全球化促使資本、物流、服務全球流通,于之并行的是觀念、文化產品、人員的全球流動。于是,我們這一批“較老”的華僑想法設法把家鄉(xiāng)的親朋好友通過合法的途徑接出來。這也是青田華僑群體形成的主因和風景:親帶親,眷帶眷,一人帶走一村人。今天再回頭看,這段歷史是成功的,是眾多老華僑創(chuàng)造的成功歷史,我僅是其中的一份子。
記者:到喀麥隆也是這個原因?
陳伯松:喀麥隆曾是法國殖民地,與法國有著源遠流長的友好關系。在一個偶然機會,在歐洲結交了喀麥隆總統(tǒng)辦公室官員。于是,想到把部分親戚好友簽到喀麥隆,再通過喀麥隆正式轉簽到法國的移民網絡。當時從中國直接簽往法國,是很有難度的。1997年開始,我來往于歐洲與非洲之間。2000年因為當選為喀麥隆華僑華人工商總會會長,也就留下來了。當然,很快地,中國公民從喀麥隆轉簽法國的政策改變,我就選擇此地經商。
記者:這就是傳奇,眾多傳奇匯成僑鄉(xiāng)青田這個大的傳奇。你是旅居喀麥隆青田第一人?
陳伯松:我是青田旅居喀麥隆第一人。1997年時這個國家的中國公民都是公派公司人員,約為20人。2000年時,約為200人。2004年驟增至1500人,今天約為2000名華僑華人。行業(yè)遍及國際貿易、工廠、建筑、漁業(yè)、醫(yī)療、礦產開采、農場、伐木等。
記者:為什么設立工商總會?
陳伯松:因為華僑華人增加,形成了華僑華人社會。既然是個社會,就有社會事務。比如,經貿糾紛、家庭關系、與居在國政府的關系協調等,上至中國駐喀使館,下到生活創(chuàng)業(yè)的僑民,都急切盼望組建社團,規(guī)范和服務華社,于是,2000年,喀麥隆工商總會應運而生。
記者:你當然被委以重任,而且蟬連三屆會長。祝賀你。據我所了解,會長乃是吃力不討好的差使。剛才在你辦公室看到換護照,都要你簽字證明。
陳伯松:很多華僑說我有三倍使領館人員的工作量。這都是義務的工作。平時調解糾紛、幫助后來者、協調與當地政府的關系,爭取更優(yōu)惠的政策,都是日常工作。
記者:這幾天筆者在華僑中作了一些調查,他們說,2003年由您穿梭外交,將杭州市與喀麥隆多阿拉市結成姐妹城市;不久前,驅散某個中國僑民主辦的涉黃夜總會,都是著名事件。你在法國電視臺、當地電視臺經常采訪的對象。你在僑民心目中權威、地位、形象、權力,都是一流的,可以講數一數二的。這一點,我很奇怪,也很驕傲。
陳伯松:團結所有華僑華人,求生存、維權益、謀發(fā)展,這是工商總會的宗旨。杭州與多阿拉結成友好城市后,進入1000余名華僑,造就1000多位老板。驅散有害于中國形象的僑民涉黃涉毒經商活動,樹立中國世界形象,這是我們每位華僑的責任。
記者:在海外形成這樣的權威,實力、服務、做人三者缺一不可。單靠實力,缺少為華僑華人社會服務的能力,僅僅是個人的存在,私人的存在。有實力、有服務,不會做人,也無法 獲得絕大多數同胞的尊重。陳會長,你在這里功德無量,功德圓滿。
陳伯松:我們老一輩都懷抱著一種理想,這是為人民服務的理想,這個情結永遠解不開,可能于少年時代接受共產主義教育有關。有時候,我想,我這樣義務服務為什么?
記者:25日宴會上我對喀麥隆華僑華人中國和平統(tǒng)一促進會負責人有一席長談。世界僑界最早的中國和平統(tǒng)一促進大會是青田籍僑民組織舉辦的,最早的華僑華人中國和平統(tǒng)一促進會是青田籍僑民組建的。青田華僑在世界各地建立了160多個社團組織,他們有一種集體精神:祖國利益、群體利益至上的精神。這是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支柱,這是實現共同理想和發(fā)展目標的內在動力。
陳伯松:對!這是青田華僑的集體精神。三百年來在艱苦生存、延續(xù)、壯大、發(fā)展中形成獨特的愛國愛鄉(xiāng)、自強不息、做大做強、服務華社的華僑精神。希望記者好好收入素材,仔細挖掘內在文化,弘揚青田華僑精神,為青田做出應有的貢獻。(葉肖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