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可算是美國歷史上的一個轉(zhuǎn)折點。民主黨在美國國會全面大勝,結(jié)束了共和黨獨霸國會的局面。
在民主黨勢力為主的紐約市,這一天隨處可見準備前往投票的人們。
“美國人亟需改變”,這一呼聲在紐約選民身上亦有強烈反應(yīng)。據(jù)筆者了解,不少選民雖然不懂得候選人是何方神圣,但一進入那個選舉的“小屋”里,便不管三七二十一,看到是民主黨的便“拉旗仔”(在要選的候選人名字上只要拉一拉鐵旗,便會出現(xiàn)一個“X”字,即“選上”的意思)。他們表示,在伊拉克戰(zhàn)爭問題上,在醫(yī)療、福利等民生問題上,共和黨這幾年真是失盡民心,美國人都被壓得一肚子氣,需要重新選出自己的代言人。
筆者在當日傍晩到法拉盛某學(xué)校投票,甫入投票站,便見有各種膚色的人在排隊投票。工作人員分別為各不同的民族做翻譯工作,替他們尋找選舉號碼,辦理有關(guān)投票的手續(xù)。當進入投票的“小屋”時,只見名單版面上列有中英文對照。筆者記憶所及,來美10年,這是第一次在投票時看到有中文的字樣。莫非是因為法拉盛區(qū)華人居民特別多?
據(jù)傳媒報道,這一天前往紐約各投票站參與國會中期選舉的華人比過去兩次投票人數(shù)都多。以曼哈頓唐人街孔子大廈投票站(有華人票倉之稱)為例,投票人數(shù)高達910票,其中華人占95%。得票最多的是競選連任的參議員希拉里。而競選曼哈頓第二區(qū)民事法官的陳佩儀在沒有對手的情況下,也得到289票。
當天最受華人關(guān)注的,除了是民主黨能否控制國會,改變共和黨獨霸國會這一大事外,還特別注意皇后區(qū)第二十二選區(qū)的楊愛倫,是否能當選紐約州眾議員。結(jié)果,楊愛倫以7954對2297票大勝共和黨候選人米格里亞奇歐,為民主黨又添上了一票,成為紐約州歷史上首位華裔女眾議員。在當天的慶功會上,這位奇女子在支持者的狂歡聲中,眼眶泛紅,不停拱手彎腰致謝。這一天,楊愛倫與女兒季華珊、前老板劉醇逸到位于皇后區(qū)的北方大道上的臺灣會館投票。1977年因為工作只身赴美的楊愛倫,當初的計劃只是給自己兩年的時間,沒想到一留就將近30年,更沒想到有一天會成為民選官員。2000年她全力幫助劉醇逸市議員助選,翌年進入劉的辦公室,擔任辦公室主任,直到?jīng)Q定自己也要競選公職。
11月7日的選舉結(jié)果,令紐約市大多數(shù)平民百姓都十分興奮。他們有的一直從電視看點票過程至翌日凌晨,親自見證這一富有歷史意義的中期選舉。(來源/澳門日報,作者/虛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