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網消息:《日本新華僑報》8月8日刊文指出,北京奧運能夠成為13億大國的“頭等大事”,向世人表明:中國將傳承奧運和平、友誼、進步的宗旨理念,讓中國更強大、人民更幸福、世界更安寧。開放的中國渴望世界的尊重,奧運的中國是對世界的奉獻。
文章摘錄如下:
期許已久的北京奧運會8月8日開幕。中國領導層忙碌而緊張地接待各國首腦和貴賓,在這之前中共中央政治局九常委密集式視察關注奧運籌備,國家主席胡錦濤明確要求“把辦好北京奧運會作為當前的頭等大事”,以最大的熱情,盡最大的努力,舉辦一屆有特色、高水平的奧運會。
伴隨著政治生態(tài)的變化,如今,在中國能夠當作“頭等大事”的工作任務和活動事件少之又少。因此,“把辦好北京奧運會作為當前的頭等大事”,是一種政治性待遇的尊譽,它也意味著“全民動員,全國重視”?梢姡S著奧運火炬的點燃,中國領導人的眼光“盯”的不僅僅是奧運本身,而是中國借奧運的動力推助和諧社會發(fā)展,謀劃經濟升級,促進中國更加開放,并全面融入世界。
奧運會是公認的全球體育盛會,也是承辦國的形象工程。中國政府對奧運會的重視和投入舉世罕見。北京奧運的期望目標從當初的“歷屆最好的奧運會” 到后來改成“有特色、高水平的奧運會”,再到最近提出“平安奧運是北京奧運成功的最大標志”。并不意味著奧運會追求目標的降低,而是基于國情的科學判斷,考慮到時代背景后的恰當把握,努力的方向更趨理性務實、低調。顯然,中國政府高層更加意識到,中國不需要“炫耀”,而需要實干。
在胡錦濤提升北京奧運為“頭等大事”,全力以赴辦好奧運的背后,應是國家利益和戰(zhàn)略的考量。具體來說,至少有八個方面:
一是看重奧運意義,提升國家形象的正面功用。標準的說法是“中華民族的百年夢想,中華兒女的共同心愿”,通過奧運展示中國改革開放成就,展示大國風采。
二是用體育激發(fā)民族精神、愛國主義,助推民眾對國家的自豪感與認同感。
三是履行國際承諾,“讓國際社會滿意、各國運動員滿意、人民群眾滿意”,保證國家信用。
四是確!捌桨矈W運”,打一場奧運安保的人民戰(zhàn)爭,使北京奧運會成為一屆“零事件”奧運載入史冊,顯示中國政府的能力和信心。
五是通過奧運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環(huán)境友好,城市科學發(fā)展,讓居民成為奧運會最大的受益者。
六是期望“后奧運效應”長久作用,相信北京奧運會的精神遺產更為持久、更為寶貴。
七是奧運凝聚海內外華人的“中國心”,在中華民族的旗幟下,全球華人能夠獲得更廣泛的認同和尊重。
八是向世界展示一個和平的中國、文明的中國、進步的中國,展示一個渴望融入世界的中國。(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