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網(wǎng)消息:英國《英中時報》8月15日刊文說,如果運動員本人做如是觀,那是一種必要的勵志的話,但他人強加給他們這樣一種觀點,則絕不是一個大國國民所應(yīng)有的寬容與自信。事實上,堅忍和寬容,是我們作為大國國民,必須要跨過的兩層心理階梯。
文章摘錄如下:
14日中午12:30,奧運會女子50米步槍3×20決賽結(jié)束,中國選手杜麗以690.3環(huán)的成績獲得了金牌,并打破了奧運紀錄。賽后,杜麗激動地流下了淚水,她哽咽地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表示,4天時間很難熬,奪金牌感謝所有人的支持。
“4天時間很難熬”,4天前,杜麗失落了在很多人眼里本“屬于”中國的首枚金牌,當(dāng)時我們看到她淚流滿面,也都跟著淚流滿面。但不能不承認,那時候的淚水,更多流淌的只是一種遺憾,一種難過,甚至還有一份哀怨。為此,我們更不能不承認,由于過于渴望某種展現(xiàn),我們常常自覺或不自覺地拔高自己的期待值,因此,當(dāng)現(xiàn)實與期待出現(xiàn)稍大差距時,我們就很難自持。
14日,杜麗再次淚如泉涌,相信很多人也在電視機前模糊了雙眼。我當(dāng)然知道自己為啥流淚,但我更想“解剖”一下杜麗淚腺下的某種動因。當(dāng)然,她首先也是出于激動和自豪,但誰敢說,她這激動和自豪的淚水里沒有一點是為“告慰國人”而流的意味?14日,有新聞直接以《杜麗二度出擊奪冠雪前恥》為題報道此事。
而說到這里,我自然聯(lián)想到劉翔最近曾說過這樣一句話:“2004年是我自己想拿(金牌),而這之后的都是別人想讓我拿的……”由此可窺劉翔的壓力,這種壓力跟杜麗這4天來所感受到的壓力是一樣的。
從杜麗的4天難熬,到中國體操男團的4年臥薪嘗膽,我們看出了中國運動員的成熟與堅忍,也看出了一個人、一個團體、一個民族自強不息的行進軌跡。但與此同時,我們也更愿意看到國人于得失之間均能呈現(xiàn)出寬容與自信。更多的時候,奧運會其實只是一種娛樂,一場觀賞性活動,一臺世界各國人民共同矚目的大戲——如此看待本屆奧運會,才是一個大國國民所應(yīng)有的心態(tài)和素養(yǎng)。(高立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