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網消息:8月24日晚北京奧運會圓滿落幕,美國《僑報》8月25日發(fā)表評論文章說,北京奧運的圓滿成功屬于中國,更屬于世界,是中國與國際社會密切合作的偉大結晶。文章摘錄如下:
熊熊燃燒了16天的圣火熄滅,舉世矚目的北京奧運落下了大幕,但中國卻借此向世界大大拉打開了開放的大門。北京奧運的圓滿成功屬于中國,更屬于世界,是中國與國際社會密切合作的偉大結晶。胡錦濤在宴請出席閉幕式的國際貴賓時說,北京奧運會的成功是“中國人民和世界各國人民共同努力的結果”、“榮譽屬于國際奧林匹克大家庭”,一語道破了奧林匹克的真諦和中國人民的心聲。
中國人傾情付出奧運
首先,能在一個13億人口大國和復雜的國際環(huán)境下舉辦一屆平安的奧運會,沒有一支深得民心的領導力量是不行的。中國執(zhí)政當局高舉發(fā)展旗幟,堅定不移推行改革開放,對內高速推進現(xiàn)代化建設,對外和諧萬邦,才獲得204個國家和地區(qū)的支持,也才使得海內外華人心向北京,緊密團結,產生了足以完成任何任務的巨大力量。
其次是海內外華人渴望百年圓夢的心愿!鞍倌陥A夢”具有豐富的內涵,在中國人看來主要是擺脫落后、屈辱,實現(xiàn)崛起、復興。正因為北京奧運對中華民族來說具有如此重大的象征意義,所以炎黃子孫的自覺性和熱情分外高漲。各地華人熱情護衛(wèi)圣火傳遞,百萬民眾爭當義工,海外僑胞捐建“水立方”等,都是這種熱情的明證。
再次,這也得益于高效的管理機制。新中國體制從一開始就是根據(jù)中國國情創(chuàng)設的,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體制(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方面)不斷改革。中國經濟30年來持續(xù)高速發(fā)展,從未發(fā)生周期性衰退,從洪災、SARS、地震到奧運,說明這種管理機制不僅能克服天災,也能完成舉世驚嘆的宏偉工程。
第四,北京奧運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中國30年來改革開放的成果。奧運會讓全世界看到了開放的中國在經濟、科技、文化各領域的發(fā)展成果。其中固然有歷史積累,但中國急速追趕世界卻是在近30年。沒有一個堅強的經濟后盾,一切都無從談起。
與世界合作成就圓滿
首先,體育是全人類的共同追求,也同經濟、政治、文化緊密聯(lián)系。體育的強弱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國力的強弱,因此人們通常把體育強大視為一種民族榮耀。正是這種心理將各國的運動健兒匯集到北京。伊拉克運動員就是典型,他們能突破國亂現(xiàn)身奧運賽場,令人感動。
其次,世界需要和平與友誼。北京奧運為各國提供了一次暫時休戰(zhàn)、放下分歧、以技會友、發(fā)展友誼的珍貴機會,這是各國運動員和觀眾奔赴北京的強大動力。雖然俄格爆發(fā)了小規(guī)模沖突,但兩國運動員照常參賽,賽后還熱情擁抱,情景感人,既顯示了人們熱愛和平的愿望,也印證了奧林匹克的強大感召力。
第三,世界相信中國、需要中國、支持中國。中國30年來的經濟成就,不僅是自力更生的結果,也得益于與各國交流合作。這種合作氛圍體現(xiàn)在體育領域就表現(xiàn)在,出席開閉幕式的國家與地區(qū)政要達到了104位,創(chuàng)造了奧運會紀錄!皧W運外交”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果,其實緣于中國與這些國家的友好交往,尤其是在經濟方面。事實上,“奧運外交”不僅是中國展示自己一次良機,也是各國交流的一個平臺,對消除某些西方人原有的“中西隔膜”,增進東西方友誼大有益處。
第四,國際奧委會的決策和管理是北京奧運圓滿成功的又一重要原因。從選定北京開始,國際奧委會對中方的工作一直是信任加支持。當出現(xiàn)干擾和雜音時,羅格主持了公道,避免了體育政治化,這不僅是維護了奧運會的純潔,也是對中國國際形象的有力支撐。
中國榮登金牌榜首,國際體壇出現(xiàn)中美并駕齊驅的新格局,也有媒體借機炒作新一輪“中國威脅論”。筆者認為,不要忘記中國向全世界作出的“不稱霸”承諾,體育的歸體育,“金牌第一”與“霸主”并非只是文字差別,而是存在原則區(qū)別。中國當保持謙卑傳統(tǒng),在體育領域要反對大國主義,在其它領域更要珍惜友誼,交流合作,增進互信。(方焰 作者系旅美華人評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