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9月14日傍晚,北京清風習習,一輪中秋明月徐徐升上天空,與故宮角樓交相輝映,構成一幅如詩如畫的美麗佳境,引得過往游客和攝影愛好者紛紛駐足拍照留影。 中新社發(fā) 玉龍 攝
版權聲明:凡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wǎng),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
中國僑網(wǎng)消息:法國《歐洲時報》9月16日刊發(fā)評論文章說,經歷磨難,見證輝煌,2008年這個特殊年份也賦予其間每個傳統(tǒng)節(jié)日更加深長的意味:8月8日,北京奧運開幕日,姚明牽手“抗震小英雄”林浩共同入場,賑災精神與奧運精神完美契合;9月14日,中秋花好月圓夜,滿月照在復蘇中的川蜀大地,也照在盛會后的古老北京;而當9月17日,殘奧圣火熄滅時,這輪穿越苦難與榮耀的明月,必將徹照華人世界,永駐華人心中。
文章摘錄如下:
9月14日,全球華人一起度過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節(jié)。今年的中秋節(jié),是中國假日改革以來第一個法定的中秋節(jié),而其特別的含義還在于,在穿越了悲喜交加的春夏之后,這個中秋節(jié)具有了別樣的深情和更加深厚人文內涵。
將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等傳統(tǒng)佳節(jié)確定為法定假日,既是對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更是對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尊重。縱然身居海外,只要是中華兒女,都會對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有著強烈的認同。
多年來,由于各種異化和惡俗的干擾,中秋節(jié)乃至一些傳統(tǒng)節(jié)日,因文化內涵的部分缺失變得有些混亂。而從法律上逐步恢復其應有的地位,顯然有助于整個民族“抒情達意”,也彰顯了社會制度的人文關懷。
今年的中秋節(jié),緊承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對此,每一位華人都感到非同尋常:在經歷了年初的冰雪災難、5月的汶川大地震之后,中秋節(jié)“團圓”的內涵被充分釋放——共渡災難、共享喜悅、共創(chuàng)未來。
回味過往,盡管北京奧運圣火的傳遞屢遭國際反華勢力,“藏獨”、“疆獨”等分裂分子的破壞與阻撓,但海外華人華僑、留學生自發(fā)組織起來,用鮮紅的國旗開路,用嘹亮的國歌壯行,用堅固的人墻護衛(wèi),終圓中華民族百年奧運之夢。
回味過往,盡管汶川大地震帶走了8萬多鮮活的生命,災區(qū)民眾備受親人離去、家園被毀的創(chuàng)傷,但面對災難,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團結互助的精神展露無遺:舉國上下,愛匯成河;搶救生命,義無反顧;支援災區(qū),不分老幼;海外賑災,源源不斷……溫暖化解了苦難,多難轉化為興邦,中國也在公民社會的道路上漸行漸近。
回味過往,香港、澳門自回歸以來,在“一國兩制”的政策框架下,不僅保留了原有社會文化的特點,而且拉近了與大陸同胞的心理認同。而一直以來停滯不前的兩岸關系,也在大陸官方屢次釋放善意、島內局勢出現(xiàn)重大積極變化、兩岸民間的共同努力下,漸漸走向正;壍溃翰饺氲谌齻年頭的兩岸中秋包機,盡管受到強臺風“森克拉”的影響,但在各種“綠色通道”的支持下,兩岸同胞返鄉(xiāng)的步伐絲毫沒有停滯。
就在今年中秋節(jié)來臨之前,大陸官方又宣布了一系列惠及臺灣民眾和兩岸交流的優(yōu)惠政策。在此之前,兩岸周末包機已成現(xiàn)實,大陸民眾赴臺旅游也漸行漸熱;在此之后,大熊貓“團團”和“圓圓”又將啟程赴臺,第二輪兩岸“兩會”談判也將在島內舉行——“青山一帶同風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當“兩岸關系發(fā)展的前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光明”(大陸國臺辦發(fā)言人李維一語),兩岸同胞心靈間的距離也將日益消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