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月24日,賀歲功夫大片《葉問》近日迎來口碑與票房雙豐收,不僅評論“一邊倒”,首周末也輕松突破了3000萬元,現(xiàn)已逼近4000萬,并與陳凱歌的《梅蘭芳》、馮小剛的新片《非誠勿擾》一起形成“三足鼎立”局面。12月23日上海街頭電影《葉問》的宣傳海報。 中新社發(fā) 紹常 攝
版權聲明:凡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均屬中國新聞網,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使用 |
中新網2月27日電 日本僑報2月27日發(fā)表特約評論員、早稻田大學博士生趙新利撰寫的評論,指出2009年中國農歷春節(jié),賀歲片讓大陸的電影市場十分紅火!斗钦\勿擾》《梅蘭芳》《葉問》等賀歲大片揭示了中國人心中的兩個日本。評論全文如下:
2009年中國農歷春節(jié),賀歲片讓大陸的電影市場十分紅火。《非誠勿擾》、《梅蘭芳》、《葉問》等電影票房一路領先,被喻為今年賀歲片的“三駕馬車”。值得十分注意的是,這三部電影的后半部分都有相當大的篇幅與日本有關。電影《梅蘭芳》后半部分記錄了梅蘭芳先生與當年侵華日軍斗志斗勇的故事,揭示的是國人記憶中那個殘暴的日本;《葉問》作為一部戰(zhàn)爭和歷史題材的電影,描述的是佛山武林高手葉問與日本侵略者抗爭的故事,反映了民眾對日本侵略軍的反抗;《非誠勿擾》后半部分則在日本北海道拍攝,揭示了國人心中的另一個完全不同的、美麗的日本。
中國影視作品中的日本元素,一直是兩國輿論十分關注的。在賀歲片中同時出現(xiàn)如此多的日本元素,似乎是首次。
這三部影片均為商業(yè)影片,并非政府出資的教育類、宣傳類影片。商業(yè)影片追求的核心是票房,而觀眾喜歡看的電影才能有高票房,電影的制作方必然會十分重視觀眾口味,投其所好。所以,這三部影片可以說恰恰反映了當下中國人對日本認知的整體狀況。賀歲片中最重要的三部電影均有日本元素,這說明中國人對日本關注程度之高,也反映了當前中國受日本影響之深。而從電影內容上看,既有反映中國人與日本侵略者抗爭的“抗日元素”,又有置身北海道講述美麗故事時對日本溢于言表的欣賞。這恰好說明中國人心中,有兩個截然不同的日本。
中國人心中有兩個日本,一個是歷史上曾侵略中國的那個殘暴的日本,一個是當下環(huán)境優(yōu)美、經濟發(fā)達的美麗的日本。關于殘暴的日本,中國人從歷史書上學過,從長輩那里聽過,在電影電視中看過。而今,優(yōu)質的日本制造、美麗的日本環(huán)境、發(fā)達的日本經濟、彬彬有禮的日本國民,又在不斷強化中國人心中“美麗的日本”的印象。多數(shù)中國人,既難以忘卻歷史的疼痛,又不斷向日本投去欣賞的目光。
曾經,中國的影視作品中,反映“殘暴的日本”的內容很多,日本輿論對此耿耿于懷,并常常將其歸結為中國人仇恨日本的根源。而近年來,《千里走單騎》、《非誠勿擾》等關注當下日本的影視作品也逐漸多起來,甚至不少日本藝人在中國也十分活躍,很受歡迎,從促進中日相互理解的角度看,這是一種可喜的變化。雖處經濟危機,《非誠勿擾》在中國依然掀起一股“北海道熱”,想去北海道領略日本優(yōu)美自然景色的中國人越來越多,甚至有旅行社推出“北海道非誠勿擾七日游”等項目。
中國人心中的兩個日本,在不同領域都有所體現(xiàn)。認識到這一點,才能全面、客觀地了解中國人的日本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