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僑網(wǎng)消息:意大利《歐聯(lián)時報》8月9日發(fā)表署名文章說,語言障礙制約了海外華人社會的發(fā)展,華人社會要謀求更好的發(fā)展,加強語言的學習迫在眉睫,掙錢固然重要,但語言交流是掙錢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掌握語言是華人移民在異國他鄉(xiāng)生存發(fā)展的基礎,是與主流社會融合的第一步。
文章摘錄如下:
人們的生活離不開語言,特別是在當今群體生活的社會中,語言交流的重要性顯得更為突出和重要。可以說,語言是人們?nèi)粘;顒又校_展思維、進行交流的工具。一個人只有通過語言表達把自己的意識、主張表達出來,才能說服別人,讓人們“聽其言,觀其行”。
對于一個移民而言,無論你的祖籍國語言如何好,而生活在異國他鄉(xiāng),只有學好當?shù)卣Z言,才能夠真正把自己的意識通過語言灌輸給對方,得到對方的理解和支持!叭谌搿笔侨粘R泼裆钪凶畛S玫脑~語,真正能夠融入當?shù)厣鐣氖滓獑栴},是解決語言交流問題,掌握好語言才能夠了解旅居國政策,依法保障自身的權(quán)益,才能夠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向旅居國介紹本民族的特性,與當?shù)厣鐣纬筛嗟恼徑猓餐\求發(fā)展的支撐點,相互支持和諧發(fā)展。
日前意大利華文媒體有一份報道說,普拉托衛(wèi)生部門在華人區(qū)進行例行檢查,檢查人員先去了一家打包店,老板的意大利文不好,于是讓自己上初中的兒子當翻譯。檢查人員隨后又來到了一家點心店,又遇到了同樣的問題,老板的意大利文也不太好,有些問題根本回答不上來,于是讓檢查人員稍等,也讓人去找自己的兒子回來當翻譯。5分鐘后,翻譯來了,檢查人員一看,這個男孩子不是剛才打包店老板的兒子嗎?怎么現(xiàn)在又成了點心店老板的兒子。于是檢查人員開玩笑的問小男孩,你到底有幾個父親呀?
雖說是一件小事,但它卻真實地反映了意大利華人社會普遍存在的語言障礙。據(jù)了解,在意大利華人社會,第二、三代土生土長的華人除外,華人移民真正懂得意大利語的少之甚少,占移民總數(shù)不足5%。即使是一些華人老板,所掌握的語言也僅局限于自己所從事行業(yè)的范圍內(nèi),一些華人移民常常笑談,餐館老板會說菜單,服裝廠老板會說衣服上的零件,遇到去警察局辦理局留,去醫(yī)院看病,則需要請律師、會計師幫忙或臨時找翻譯。
意大利華人社會的老板皆如此,打工一族的華人移民其語言能力更是令人堪憂,有的人甚至在意大利生活多年,也只不過能進行簡單的會話,不出門還好,一出門則是寸步難行。一位姓陳的女士來意大利5年,在一華人老板家里做保姆,平時很少出門,也從沒有和意大利人有過來往,意大利文可謂半字不識。一次陳女士去看朋友,需坐火車到另外一個城市,老板告訴她如何賣票,看站牌,陳女士最終還是坐錯了車,雖然坐錯車不是有意的,但由于陳女士無法用語言和檢票員進行交流,檢票員認為她故意逃票,不分青紅皂白就撕了她的車票,并將她攆下了火車。
語言的障礙,對于一些華人老板來講,影響著他們事業(yè)的拓展,對于一些打工者來說,則使他們選擇工作的機會更為狹窄。語言障礙把華人社區(qū)固守在自己的圈子里,不能更好的與意大利主流社會融合,甚至在自己的權(quán)利受到損害時也只能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
意大利華人生活的是一個特殊社會圈,這是當?shù)厝藢θA人社會的普遍評價。正像意大利政策部部長所說的,一個生活在意大利的移民,首先要說學會語言,然后才可以談到融合。(博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