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過一則寓言,說有一把鎖和一把鑰,他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對兄弟。自從來到人間后,大家不分彼此,互相配合,互相幫助,從來不曾臉紅過。不知過了多久,他們倆之間有了縫隙,當(dāng)鑰要開鎖時,鎖就故意搗鬼,不是咬牙切齒,就是搖頭扭腰。主人擺弄了半天仍舊開不了,只得將他們放在一旁。鑰心想,都是鎖搞得鬼,心中不服,氣得擅自離家出走。結(jié)果,主人又去配了把新鎖和新鑰。舊的那把鎖與鑰雙雙都被遺忘,再也無人過問。這則寓言讓我記得上個周末,半夜鄰居來敲門,說是將鑰匙遺忘在房間里,無法進去。只好借打電話,請鎖匠來開門,否則將關(guān)在門外等到天明,她受不了。半個小時后,鎖匠來了,不到三分鐘,門被打開了。鄰居因為“緊急情況(emergency)”,加上周末又是半夜,工錢翻了幾番,花了八十美金開了次門,可見鎖與鑰配合的重要性與相互間的依賴性。
常言道: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箇中的哲思令人聯(lián)想連翩。雖說世上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難題,至今仍然爭論不休。然則,這世間到底是先有鎖還是先有鑰,恐怕也同樣令人困惑不已。無非是先鎖后鑰抑或先鑰后鎖吧。不過,舍此二論,比較中庸的說法是鎖與鑰同時應(yīng)運而生。這個論述頗有說服力,它既肯定了鎖與鑰命運共同體的現(xiàn)實,也體現(xiàn)了鎖與鑰共生共存的價值所在。因為在造鎖的同時也必然配備了鑰,只有能夠打開這把鎖的鑰,才有其存在的價值;也只有用這把鑰而打開的鎖,才體現(xiàn)了鎖的功能。沒有任何依存關(guān)系的單獨的鎖與鑰,其個體,除了是廢鐵之外,只能是兩件毫無價值的東西。
有人將夫妻的婚姻比喻成鎖與鑰的關(guān)系,頗為貼切。只有作為互相依存、互相了解的雙方,才能維持恒久的婚姻。只有雙方互相配合、互相包容,深入到彼此的內(nèi)心世界,才能達到真正幸福的境界。此時,又讓我記起旅游時,總看到許多地方掛滿了表達男女雙方對愛情山盟海誓的“連心鎖”,兩把鎖相互將對方牢牢地“鎖”住,以表示倆人對愛情的堅貞,永不變心。然而,有人不禁要問:沒有掌握打開對方心鎖的愛鑰,這樣的“連心鎖”靠得住嗎?(美國/王性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