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閑度假,是歐洲人相對而言比較“摩登”的生活方式。在十八、十九世紀只有一小批不必為生活奔赴的階層,才能享受。法國工薪階層實際上是從1936年正式實施帶薪假期時,才開始休閑度假的生活模式。當時法國工人階級經(jīng)過艱巨斗爭,才贏得每個工薪人員每年都能有大約兩個星期的帶薪假期。
由此,休閑度假逐漸成為法國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組成部分。今天法國已經(jīng)是世界上帶薪假期最長的國家之一,也是休閑度假生活方式發(fā)展最為廣泛國家之一。每到夏季七、八月份,甚至連政府、議會、司法機構(gòu)等都大大壓縮公務活動,因為其人員都已經(jīng)走了!靶菁偃チ恕笔且粋神圣的借口!
法國工薪階層到1956年,開始享有三周的帶薪假期。1969年達四周、1982年達五周。自2002年開始,根據(jù)工齡的期限,或根據(jù)某些行業(yè)的特殊性,法國大約有10%的人能夠享有超過五周的帶薪假期。社會黨執(zhí)政時又將日常工作縮短了一小時,每周工作時間僅35小時。這樣,凡超過的部分,都可以轉(zhuǎn)換成假期。這樣,假期最長的人一年可以有長達八周的假期。
當然,與此同時也有很多人(至少7%)不休假或者很少休假,他們的工作不允許他們休假,如一些小老板或獨立技術(shù)人員等。而一些獨立行業(yè),如農(nóng)民、推銷人員、商人、自由職業(yè)者等,這批大約11%的人每年假期從來不超過四星期。但平均而言,法國是世界上帶薪休假時間最長的國家:共35天。美、英等國都是15天;德國是18至20天;比利時較長,也就24天……不過也有一點可以肯定,法國假期過長,是使得法國經(jīng)濟增長乏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有了這么長的帶薪假期,法國當然就發(fā)展出休閑度假的生活方式。今天外出度假已經(jīng)成為法國人一年中除了圣誕節(jié)外最為重要的活動。休閑度假,法國人各有各的方式。近年由于經(jīng)濟的不景氣,很多人雖然有假期,但卻無錢外出度假;蛴械牟幌矚g外出度假。也有的人是出于健康原因。這樣的人在法國大約占人口的15%。
但更多的人則每年至少外出度假一次。其中,約80%的人選擇在法國國內(nèi)度假。這是很正常的。法國是世界上旅游業(yè)最發(fā)達的國家之一,無論是從自然風光、歷史遺跡、游樂場所、人文景觀……而言,法國都是度假的好去處。再加上發(fā)達的公路交通,75%的法國人都駕車度假。這一比例在歐洲也是名列前茅的。
20%選擇到外國去度假的,大多都是在歐洲各國,從意大利到德國、從北歐到地中海都有,這部分人約占10%左右。僅有5%的法國人到美國和日本度假。剩下的5%則選擇非洲、拉美和亞洲。惟一不同的是,選擇美國或亞洲去度假的人,一般都時間比較長,至少12天甚至更長。而在歐洲則平均僅5天。
休閑度假,目的是為了逃避一年中天天徘徊其中的“日常生活困境”。當然,過去法國人休假是為了三S:Soleil, Sable, Sexe(陽光、沙灘、性);今天則成了三D:放松、消遣和自我開拓。因此,法國人選擇的度假地點,不外乎大海、山脈、田野和島嶼。
大海是“重返人類的來源”,去尋找生命的起源;登山則是為了接近上帝,接近真理和接近感覺。田野則是幸福和自然的同義詞:遠離現(xiàn)代污染、擁擠、犯罪……而島嶼則是“人間天堂”……法國人的“浪漫”,這也是其表現(xiàn)之一。
必須提及的是,選擇法國或外國度假,往往與其社會地位和經(jīng)濟水平相關(guān)聯(lián)的!爸邢聦印敝挟a(chǎn)階段往往即無能力亦無情趣到異國他鄉(xiāng)去休閑。對于他們來說,度假,就是在法國找個地方,什么也不干,什么也不想,曬上兩星期的太陽。這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一年的工作壓力,僅這幾天可以徹底地放松。因此他們再也不想去“發(fā)現(xiàn)”什么。
而對于“一小撮”比較富有的所謂“Bobo”們來說(即浪漫的布爾喬亞),一則荷包比較滿,二則好奇心也強。對于他們來說,度假必須到外國,去發(fā)現(xiàn)他人、欣賞另類文化,同時也是重新發(fā)現(xiàn)自己。因此,休閑度假各有其妙,各取所需……(來源:法國《歐洲時報》 作者:鄭若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