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吾日三省吾身”是出自何人之口?我想不說十有八九,最少也是十有七八的人會回答“老子”。說實話,我也曾被誤導(dǎo),乃聽信“學(xué)究”們言辭旦旦,也就跟著約定成俗了,而且深信不疑。以致寫稿中還“將錯就錯”。直到最近偶然讀到大陸作家周實的一篇文章,其中在談到“吾日三省吾身”時,他說這句話根本不是老子所言,而是老子的弟子曾子所說。曾子就是曾參,他比孔子小四十六歲,曾是其父,也曾事孔子。
周實引據(jù)《論語》原文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xí)乎?’”其白話文解之:“我每天必定用三件事反省自己:替人謀事有沒有不盡心盡力的地方?與朋友交往是不是有不誠信之處?師長的傳授有沒有復(fù)習(xí)?”這種解讀,讓我又是一驚!
如此說來,“吾日三省吾身”之意,非人們自認為的“每天反省自己三次”。而且這位曾先生當(dāng)初說此話之意,遠遠超過現(xiàn)代人想象的那么簡單,其“三省”里包含兩個方面:“一是修己,一是對人!敝軐崒Υ死斫馐,“對人要誠信,誠信是人格光明的表現(xiàn),不欺人也不欺己;替人謀事要盡心,盡心才能不茍且,不敷衍,這是為人的基本德性。修己不能一時一事,修己要貫穿整個人生,要時時溫習(xí)舊經(jīng)驗,求取新知識”。
真要按曾子的這種為人處事,雖然比較規(guī)矩、比較正直,然給人感覺是有點累。圣賢的教導(dǎo)值得稱贊,但現(xiàn)代人要全盤接受恐怕很難。畢竟現(xiàn)在的人講誠信的越來越少,要個個誠實地“修己”,恐怕比登天還難。這就是為何今人都在感嘆人心不古,世風(fēng)日下。
以余之淺見,不論對人還是對己,首要堅守的是:凡事對得起良心。即使一日不去“三省”,沒有愧對蒼天大地,已夠了。
(摘自菲律賓《世界日報》 作者:小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