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次當你有機會在世界不同角落抬頭望著星光,思路緩緩反應(yīng)慢慢,覺得頭有點暈眩的時候,不要介意,也不要匆促離開。
我是個晚上的人。
這些年來習(xí)慣了在晚上才真正開始日常生活。有時候一天的第一餐已經(jīng)是人家的晚餐,過了午夜特別容易肚子餓要找東西吃。看電影、看電視、開車、散步,都喜歡在晚上。不論是在家還是在國外,晚上總喜歡望著窗外,不想入睡,希望黎明不要那么快來,一天就可以長一點。
也喜歡夜晚天氣涼涼,心情也比較平和,少了被陽光猛曬后的暴躁。所以朋友總是說不喜歡白天脾氣太壞的我,我要到了晚上才比較“可愛”。
白天雖然已經(jīng)在工作,但真正寫稿是23:59時分,總是要拖到凌晨3時以后才可以睡。不是沒試過午夜之前入睡,但必定會在3時左右起來,睡得更差。
一度以為那是因為自己是夜貓子,習(xí)慣在沒有刺眼陽光和嘈雜聲音的環(huán)境下才有靈感創(chuàng)作,但最近發(fā)現(xiàn)原來真是因為不舍得一天過得太快,所以總是要把夜晚拉長,以便有一種比別人過得更豐富的優(yōu)越感。
或許真的是因為年齡增長的緣故,雖然越來越需要休息充電的時間,但也越來越不能忍受看著時間在忙碌的工作中不知不覺流逝。晚上心情沒那么急躁匆忙,覺得時間比較可以控制,當可以進行一些與平日不一樣的夜晚活動時,更覺充實。
上個星期在以色列的耶路撒冷和約旦的Petra,就過了兩個既平靜又讓人深思的夜晚。
原來在耶路撒冷的哭墻,有個埋在地底的地下道,是2000年前原城原墻的遺址,F(xiàn)在開放給游人參觀,每天到午夜左右還有游客進出。我那天在沒有預(yù)先計劃的情況下買了晚上的參觀票,走了一個小時的考古之路,對古人的建城毅力覺得無限震撼,那個晚上特別有意義,覺得一天的24小時被拉長了2000年,像是把握了很多時間。
然后是在約旦的Petra,那個在電影“Transformer: Revenge of the Fallen”中出現(xiàn)的世界文化遺產(chǎn)古跡。我在短短的18小時內(nèi)進出了Petra三次,包括間中的一次夜游。
原來Petra為了吸引游客,現(xiàn)在每星期一、三和四都辦“Petra by Night”夜游。買了票的游客在晚上8時30分在古跡導(dǎo)游的帶領(lǐng)下徒步在只有星光、月光、路旁燭光和腳步聲的峽谷中,寂靜地往Petra最具視覺震撼力的山石古墓The Treasury中走去。
步行時間大約半小時,雖然路線是和白天完全一樣的那一條,但感覺完全不同。不是因為少了陽光多了星光月光和燭光,而是多了在白天根本不可能有的寧靜。
Petra的峽谷小徑本身已經(jīng)是個大自然奇跡,在星光照耀下更顯神秘。夜游的高潮是在山石古墓The Treasury前的靜坐。幾十張自世界各地的面孔靜靜凝聽土著的哼吟和樂器演奏,幾乎連呼吸聲都聽不見,五官感覺到的只是2000年前不可思議的偉大建筑工程。是在那一刻,突然覺得原來璀璨的大城市夜景如香港,其實都被燈火輝煌蒙蔽著夜色的定義。
上一回有這樣的感覺,已經(jīng)是兩年前在南非草原夜觀星空的事,但仍心存漣漪。這種夜游最大的收獲和意義是,總會讓人覺得原來地球還是美麗的,活著還是好的,而自己的一天似乎就是在這樣的夜晚被延長了。
下次當你有機會在世界不同角落抬頭望著星光,思路緩緩反應(yīng)慢慢,覺得頭有點暈眩的時候,不要介意,也不要匆促離開,不論是短暫的寧靜或是片刻的反思,都請盡量享受。因為這就是夜的眩暈。
(摘自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 作者:吳慶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