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有個君王說過這樣的一句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此話一語道出了君王和臣民之間的密切關系,兩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同樣的道理可以用在教學中。在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種關系就是老師和學生的關系,這兩者有著極強的相互依賴關系,相吸相克,互相影響。所以,正確處理好師生關系,就成為組織好課堂教學的關鍵。尤其是在菲律賓這樣一個華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國度,學生缺乏學習的動力,要想提高他們學習華語的興趣,師生之間關系的處理顯得尤為重要。下面,本人就個人幼兒華語的教學實踐,淺談一點心得和體會。
一、用“童心”走近學生
由于教授的對象不同,教學方法不同,學生的心理特征不同,作為一個幼兒園的老師,千萬不能以一副嚴肅的表情去面對你的學生;更不能認為對他們嚴肅,他們就會怕你、服從你。一旦出現(xiàn)了“怕”這種心理狀態(tài),那教學活動也就很難開展,課堂之中的互動也會因此而變得尷尬。這是因為,幼兒園的學生情緒波動較大,直觀性很強,稍大一點的孩子就已經(jīng)懂得向老師提出要求了。他們喜歡看老師笑,要是老師不笑,他們就會覺得課堂沒意思,由此而產生逆反心理,跟老師對著干。有些膽小的學生會因為害怕而影響了課堂的效果。在我所教授的一個班,每天我走入教室的時候,他們會說“老師,我喜歡你”,“老師,很高興見到你!庇幸淮,我忍不住問他們:“為什么呢?”他們竟然回答:“因為老師你天天笑啊!彼麄兊幕卮鹆钗殷@訝,但也讓我受益匪淺。都說笑是春風,因為這樣,我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在無形中拉近了。
要走近學生,和他們一起交談、玩耍,讓學生感到教師像他們的朋友。他們能從教師那里獲得一種滿足,產生愉快的情緒。孩子很容易愛屋及烏,他們會因為喜歡你,信任你,而喜歡聽你的課,并認真配合,積極地參加活動。這樣,他們自行消除了在老師面前的拘束感,師生之間無形之中搭起了一座良性互動的橋梁,教師可以借此契機教育他們,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課堂上,教師千萬不能因為自己是成年人,而覺得做一些孩子的動作很難為情。事實上,幼兒園的學生是非常喜歡老師這樣做的。他們喜歡看老師做夸張的表情,夸張的動作,發(fā)出夸張的聲音。在教學中,這些都是很管用的。幼兒教師面對的是一群年紀不超過六歲的學生,如果不自動打破這種束縛,拋開成人世界的矜持,是很難走近學生,了解學生,并達到快樂教學的目的的。事實證明,在教學中,給孩子一個可笑的表情,一個動作模仿,或者是一身有關于教學內容的打扮,都會引起幼兒的興趣。例如,在教授《家禽》這一主題時,教師模仿動物的聲音,并配上相應的滑稽的動作:小羊,咩咩咩;小貓,喵喵喵;小狗,汪汪汪;小豬,哼哼哼……幼兒不但容易學,喜歡學,而且掌握非常牢固。幼兒的學習興趣也因此而被調動了,達到了寓教于樂的效果。又如在《交通工具》這一單元,教師可以開個玩具展覽會,和他們一起玩開車游戲,火車嘟嘟嘟,汽車嘀嘀嘀,形象生動,幼兒也是很容易接受的。
二、用“耐心”引導學生
作為第二語言的華語,對幼兒來說是陌生的,完全沒有語言基礎的。剛開始,幼兒會因為聽不懂老師說的話而產生受挫的心理,不想學華語,甚至討厭學華語。從幼兒的心理特征來說,這些都是正常的現(xiàn)象。作為老師千萬不要由此而泄氣,而要耐心地幫幼兒走出他們學習中遇到的困境,更不能以第一語言的標準來要求他們。無論在課前還是在課后,都要秉著耐心的原則對待你的學生。剛開始教學的時候,可以放慢教學的速度,讓學生慢慢地適應老師以及老師的教學方式,時間久了,適應期過了,就可以另定教學目標,稍微加快教學的速度。還要深入淺出,經(jīng)常鞏固舊知識,面對不懂的學生或者反應較慢的學生要耐心指導,慢慢地把他們引入學習華語的殿堂。備課時,也要耐心地為每一堂課做準備。運用多變靈活的教學方式來刺激幼兒,讓他們體會到學習華語的樂趣。如讓幼兒在游戲中體驗生活、體驗快樂;讓他們在華語的音樂天堂里自由翱翔;讓他們在繪畫中開拓思維和想象的空間。同樣的一堂課,老師認真設計出來的活潑生動的課堂教學所取得的效果,比一堂生硬的小學化課堂教學所取得的教學效果要好很多?傊,教學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華語教學猶為如此,中國古代有句古話叫“欲速則不達”,講的其實就是這個道理。華語教師千萬不能忽略了“耐心”這兩個字,它同樣是組織好課堂的一個關鍵。
在我剛教授幼兒園的華語課時,班級里的厭學情緒十分濃厚。有些學生還當著老師的面說出:“我討厭華語,因為它太難了。”但討厭華語并不等于討厭華語老師,華語老師還是可以利用學生喜歡你的機會,耐心地培養(yǎng)他們學習華語的意識,并讓他們體會到學習華語的樂趣。現(xiàn)在,在我所教授的班級中,有很多學生已經(jīng)有了很強的華語表達欲望,他們喜歡學老師說話,還會主動問教學內容以外的東西用華語該怎么說,有時候,還在老師面前唱著教過的兒歌和歌謠,并告訴老師說他在家里唱給爸爸媽媽聽了……這和剛來時的前兩個月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老師也為學生的這種進步而感到驕傲。
三、用“細心”發(fā)掘學生潛力
細心,不僅體現(xiàn)在教師對自身的要求上,對教學活動的組織上,對教學方法的尋求上,更重要的是你對學生的發(fā)掘上。每一個孩子都是創(chuàng)造奇跡的天使,他們眼中看到的,更多的是世俗以外的詩意世界,所以,有時候,他們會創(chuàng)造出一些你意想不到的東西。這要靠老師課堂或課后細心地去挖掘。
對幼兒細心的發(fā)掘,首先要能夠充分了解幼兒的個性,這也決定了一個老師在課堂上如何更好地對待你的每一位學生。幼兒的個性是千差萬別的,教師千萬不能以同一種方式要求所有的學生。這就要求老師細心地觀察他們平時的一言一行,必要時,還要從家庭背景去了解他們。有的幼兒熱情開朗大方,有的幼兒膽小孤僻;有的幼兒上課愛做小動作,有的幼兒愛畫畫,有的幼兒愛跳舞……老師細心發(fā)現(xiàn)了你的學生,對組織好課堂教學無疑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我所教授的大班,有一個學生總是不聽課,剛開始的時候,還愛耍小脾氣,動不動就不理同學和老師。后來我發(fā)現(xiàn)他有一個特點,就是喜歡在自己的小本子上涂涂畫畫,面對這樣的情況,阻止他的行為,勢必會引起他的逆反心理。于是,我順著他,經(jīng)常讓他根據(jù)老師的發(fā)音畫出相應的物體,然后再借此機會教授他有關內容。由于老師滿足了他畫畫的欲望,他也感覺到了老師對他的關注,在接下來的學習中,他學習華語的興趣大增,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也比以前好多了,能夠很好地融入到集體中。由于及時解決了課堂上的問題學生,那個班學習華語的氣氛特別活躍。辯證法里說,個體離不開整體,整體受個體的影響和約束,道理是一樣的。如果當初我采用的是與順從相反的方法(阻止),用強迫的方式“逼”著他學,也許后來他就從集體中孤立出來,師生關系也會因此而不融洽,影響了教學效果。可見,對學生個性的發(fā)掘是相當重要的,教師要細心地去尋找他們身上不同于別人的地方,了解幼小孩子的心靈,知道他們需要什么,對癥下藥,從他們的“特別喜歡”的方面入手,在此基礎上帶領他們走入其它的學習領域,使幼兒達到個性和整體的全面統(tǒng)一。我們不得不承認,老師的一個極小的示意或發(fā)現(xiàn),可能就會使一個學生改變,同樣的,一個老師的某種不妥當?shù)男袨椋部赡芏髿⒘艘粋學生身上的潛能。
對一個孩子來說,最好的教育方式就是鼓勵和表揚。每個孩子都像一棵幼苗,稚嫩,易受傷;脆弱,易受挫。所以,老師一定要細心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多給他們肯定,或者適當?shù)莫剟睿活w小星星,一份小禮物,就可以讓他們高興一整天。要知道,一句表揚的話勝過一天的責備。要盡可能不對他們進行否定。老師可以在一個學生的某一點上大做文章,讓學生知道自己的長處,讓他們知道別人對他們的肯定,由此從側面激起他們學習的熱情和信念。
四、用“愛心”幫助學生
在幼兒園這個單純的世界里,一個老師需要面對許許多多的個性化學生。他們有的性格孤僻,少言寡語;有的缺乏自信,總是以審視的目光來面對周圍的一切,由此而產生畏懼、提防的心理;還有的破罐子破摔,厭惡一切,脫離集體;有的家庭依賴性非常強等等。碰到這樣的學生時,你該怎么辦?作為一個老師,愛心是必備的。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技巧和全部的奧秘就在于如何愛護兒童,高尚純潔的愛是教師和幼兒間的一條信道!币虼耍幸庾R地接近這些幼兒,經(jīng)常找他們交談,有意識地幫助他們消除心理障礙,要多給他們鼓勵和表揚,更重要的是要經(jīng)常關注他們,引導他們。愛幼兒,關心幼兒,親近幼兒,容易得到孩子的親近,還可及時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況,激發(fā)他們說話的欲望。做一些較親近于孩子的游戲和活動,更能收到理想的效果。有一位有生理缺陷的學生,極其厭惡學習,上學總是不帶鉛筆,喜歡一個人在教室里跑來跑去,還經(jīng)常喜歡跑衛(wèi)生間,有時還和同學打架。有一次,我借學習華語的機會找他談話,并告訴他你是很聰明的學生,又很懂事,老師很喜歡你。談話的第二天,他真的表現(xiàn)好了一點,但第三天第四天,還是變成了老樣子。后來,我利用課余時間幫他補課,和他聊天,告訴他因為他不認真學習,老師很傷心。久而久之,他慢慢地改變了自己身上的某些不良習慣,偶爾也能回答老師的一兩個問題。事實證明,愛能激起幼兒求知的欲望,促使他們積極參加各項活動。古語說得好:“親師信道”,幼兒對教師有了親切感,才會把教師的教育和要求看成是對自己的關心而樂于接受。教師要熱愛每個幼兒,在幼兒面前樹立起可親可敬的形象。真誠的愛能喚起幼兒愛的反響與共鳴,使幼兒學會愛朋友,愛老師,愛同學,愛他人,又能使幼兒愉快地接受教育,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梢姡瑦坌脑诮虒W過程中是不可忽視的,它是做好幼兒華語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要素。
五、用“信心”鍛造“學生”
在教授華語課程中,總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和挫折,如學生厭學,易學易忘等。但千萬不能因此而失去了信心。每個學生都有極大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幼兒老師要明確一點,兒童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是從已知到未知,從簡單到復雜,逐步深化的過程。兒童積累經(jīng)驗,掌握已學的知識技能,是學習新知識技能的基礎,是發(fā)展智力,增強求知欲的有利因素。他們把所習得的知識信息儲存起來,把它們保存在大腦中,當需要的時候,就能準確無誤地再現(xiàn)出來,加以應用,并有可能因此而創(chuàng)造出一些意想不到的東西。因此,教師一方面要對幼兒充滿自信,另一方面,還要不斷地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自信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精神支柱,是促使孩子充滿信心地去努力實踐自己的愿望和理想的動力。教師應該把他們看作是一個獨立的人,尊重孩子,信任孩子,以平等的姿態(tài)對待幼兒。我在教授《快樂的圣誕節(jié)》一課時,由于時間所限,所教授的內容也是有限的。但是有些學生卻能根據(jù)以前的知識,向我提出了:“老師,你忘了“圣誕月亮”了”!袄蠋,還有,還有……”再比如在教授歌曲《月亮爬上來》的時候,學生唱過之后,又趕緊說:“老師,太陽爬上來!薄袄蠋,星星爬上來!薄袄蠋,彩虹爬上來……”更好笑的是,一個學生拿著一把鉛筆,比畫著動作,慢慢地從抽屜里一直升到頭頂,然后對老師大喊:“老師,鉛筆爬上來了!痹凇渡掷锏膭游铩芬徽n里,在進行“什么動物喜歡吃什么”的句式訓練時,學生竟然能一口氣說出很多句子,比如:獅子喜歡吃老虎;猴子喜歡吃香蕉;老虎喜歡吃人;還有一個學生竟然說出了“獅子喜歡吃香蕉”的短句。這些句子,語法上對了,但是內容表達不妥。比如“獅子喜歡吃香蕉”這樣的內容,人們肯定會疑問,這不是開玩笑嗎?獅子什么時候變成吃香蕉了。但是,又有誰真能肯定獅子不吃香蕉呢。所以,這時老師不應該否定他們,而要給他們表揚。當然,必要的,還是要告訴他們一些常識性的東西,告訴他們獅子一般是不會吃香蕉的,只是一般,但不是絕對。老師要看到,學生能夠變通,把學過的句式用學過的詞語填充進去,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
有些看似沒有關聯(lián)的句子,如鉛筆與爬這個動作怎么能搭得上邊呢?但這就是孩子與大人最大的區(qū)別了。仔細看起來,這其實多像一首形象生動的歌謠呀。孩子能想到大人絕對想象不到的東西,在他們的眼里,任何東西都是有生命的,都是可動的,都是詩意的,這點,我們絕不能抹殺。老師要鼓勵他們。信心來自老師對學生的信賴和尊重,來自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這個過程是相互的,缺一不可!
總之,處理好師生關系的一個核心點就是愛。愛是發(fā)自內心的一種真摯美好感情的表露,它包含著體貼、關心、溫情、信賴、嚴格和尊重。作為幼兒園的老師,要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從信任他們出發(fā),維護他們的自尊心,認真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美好,耐心地教導他們,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提高他們學習華語的興趣,使幼兒能夠健康地成長。(華文教學通訊2008年第五期/林寶 菲律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