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僑網(wǎng)消息: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刊文,針對新加坡的漢語拼音教學與華文教育的現(xiàn)狀發(fā)表評論,文章認為加強漢語拼音教學對于在非中文為母語的國家推行華文教育具有更為重要的意義。同時指出,在強調拼音教學的同時,也須注意偏旁部首的教學,雙劍合璧,讓學生學習華文時能夠如虎添翼。
文章摘錄如下:
上個月,報章的國會報道提到國會議員和部長在神圣嚴肅的國會上討論漢語拼音的教學,他們對華文,華教的關心令人感動。
劉程強議員以《聯(lián)合早報》刊登的一則家長的來信為例,說讀小四全年級最好的華文班在朗讀課文時,全班除了這位家長的女兒,都把“萊佛士”念成“菜佛士”。劉議員認為,學生認字能力的低落顯示,小學推行的新華文教學法,所注重的是聽和說的部分,使得學生讀和寫字的能力被視為其次。學生就算學會了字的正確讀音,也未必學懂該用哪一個華文字才正確。華文字不是拼音文字,如果讀音不和字形同時聯(lián)合起來學習的話,以后是否能憑讀音來認字還是個未知數(shù)。劉議員認為,以漢語拼音為本的教學制度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一些令人關注的問題。
不過,我卻認為,從這則家長來信中看,更說明了漢語拼音教學的重要性。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這個“萊”字對于這所學校的小四全年級最好的華文班的絕大多數(shù)學生而言是個生字,所以不能正確朗讀“萊”字讀音。如果在學生閱讀之前把“萊”字的拼音注上,學生就能利用漢語拼音來學習正確的讀音,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可見,識字還是離不開漢語拼音。
傅海燕部長在回答劉議員詢問時的談話讓我們可以了解到教育部推行的新華文教學法是循序漸進的。
據(jù)悉,學校在一年級的最初的三個月,教導學生認識和使用漢語拼音,學期并不長。學生在這階段應已能掌握漢語拼音和如何正確發(fā)音,同時也認識在會話時經(jīng)常使用的基本漢字,逐步學習和識讀生字。掌握漢語拼音的使用功能后,透過閱讀課本文章來學習、識讀更多漢字。為鞏固學習,也避免學生過度依賴拼音,隨著學生升上較高年級,教材內的漢語拼音才逐年遞減。學校除了利用漢語拼音能夠幫助學生識字,也通過朗讀和習字的訓練,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能力。學生學習漢語拼音,將為他進一步掌握聽、說、讀和寫的技能,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女兒今年讀小二,對于這樣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我感到放心。
在我們這個電腦、電子辭典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高科技時代,漢語拼音作為中文輸入的一種方式,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和太太、兒子、女兒全家都用拼音輸入,我父親70歲才開始學電腦,試過多種中文輸入法,最后還是選用了拼音輸入法,雖然漢語拼音對他而言并不是很熟悉。周圍的同事朋友,拼音輸入占了很大的比例。
另外值得補充的是,在強調拼音教學的同時,也須注意偏旁部首的教學。因為,當學生碰到?jīng)]有注上漢語拼音的生字,而又不熟悉部首查字法,就會感覺一籌莫展;熟悉部首查字法,馬上可以在字典中查到該字的讀音與解釋,適合學生在沒有老師的情況下自學!捌匆簟迸c“部首”,雙劍合璧,就能讓學生學習華文時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