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僑網(wǎng)消息:“講華語運動”在新加坡推行至今,已走過30年,然而,在新加坡華語的地位卻日漸衰弱,講華語運動何去何從?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近日刊載一文,指出盡管推行了30年,“講華語運動”仍只是一個口號、一場“運動”,這是該運動至今仍未能改變?nèi)A語在新加坡的社會地位和價值的原因。文章認為,只有把“華文華語”轉(zhuǎn)變成一項跨部門的“政策”,貫徹始終,才能有成功落幕的一天。
全文摘錄如下:
“講華語運動”今年踏入第30個年頭,可說是度過了一段“漫長”的歲月,相信是新加坡歷史上一次最長的“運動”。
目前還看不到這場運動有停辦的跡象;除了因成績不理想之外,也因為華文搭乘了中國的經(jīng)濟列車。
如果要總結(jié)“講華語運動”過去29年取得的成效,相信答案是令人失望的。恰恰今年也是中國改革開放30周年,中國30年的改革取得的成績有目共睹。新加坡政府的高效率聞名世界,為什么在推動“講華語運動”時顯得有心無力?是宣傳力度不夠?還是抓不到問題的源頭?還是說這不過是一場“運動”而已?原因值得大家深思。
今年“講華語運動”的主題是“華文?誰怕誰”。
為配合“講華語運動”的推展,今年推廣華語理事會主席——林少芬還策劃了一系列“外國人說華語”的廣告。在第一波廣告之后,會出現(xiàn)新加坡孩子說華語的廣告,為大型的“華文?誰怕誰”游戲造勢。
“華文?誰怕誰”這樣的主題讓人感到困惑。學(xué)華文到底有什么好怕?我們在怕誰?是會講華語的外國人嗎?
是我們自己丟掉華文、不重視華文,現(xiàn)在還要通過“外國人講華語”來說服國人;多次把已經(jīng)落戶新加坡的國際知名投資家羅杰斯請出來,替“華文”打廣告,他還說:華文是令他的女兒一生受用的“禮物”。可是,新加坡有多少務(wù)實且怕輸?shù)募议L會相信羅杰斯投資股票的眼光,把孩子的“錢途”押在“華文”上?
內(nèi)閣李資政在主持講華語運動開幕式上鼓勵家長盡量在日常生活中和孩子講華語,因為華語是全球華人的共同語言,也是中國13億人口的通行語言,如果孩子能學(xué)好雙語,必對他們的前途有裨益。
盡管有李資政、羅杰斯替華語華文“背書”,相信許多家長仍會采取觀望態(tài)度,因為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無法感受到華文的社會地位與價值。
讓我舉例說明。最近我到耗資2億2600萬元興建的濱海堤壩和隔鄰的水庫大樓走了一趟,還參觀了設(shè)在水庫大樓的“新加坡資源永續(xù)展覽館”。這是一個先進的互動展覽館,述說新加坡水源與環(huán)境的故事;然而令我吃驚和失望的是,展覽館里英文爬滿墻頭,充斥著所有的熒光屏幕,整個展覽館從頭走到尾不見一個方塊漢字。顯然公用事業(yè)局并沒為不懂英文的華人和中港臺的旅客著想。設(shè)立這個展覽館難道就只能服務(wù)懂英文的人?
“新加坡資源永續(xù)展覽館”不是第一個、相信也不會是最后一個忽視華文的官方或半官方機構(gòu)。這些機構(gòu)不提供華文的原因不外是:沒有人手翻譯華文、沒有足夠的位置提供華文、兩種語文的排列讓人感到雜亂等等借口。真的是這樣嗎?
如果“講華語運動”只是一個口號、一場“運動”,是無法撼動高官們對華文另眼相看的。因為口號喊得再響,他們聽不到,“運動”再久,他們沒看到;只有把“華文華語”轉(zhuǎn)變成一項跨越部門的“政策”,全民上下身體力行、貫徹始終,“講華語運動”才有成功落幕的一天。(沈裕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