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僑網消息: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近日刊文指出,解決好域內漢語和域外漢語的協(xié)調問題,對于域外漢語的維護和發(fā)展,鼓勵更多華人學習漢語有著積極的意義,這也成為文章作者所發(fā)起編寫《全球華語詞典》的主要目的。漢語的應用不限于中國,學習漢語也不全在中國,因此,編好結合當地社會情況與語言情況的漢語教材,就是必需的。文章認為,編纂華語詞典具有不可忽視的意義,詞典注釋所提供的信息,有助于加強、鞏固華語的共同核心,華語的趨同。
文章摘錄如下:
語言的發(fā)展與變異,是免不了的。從華語走向世界的視角觀察,華語的應用與規(guī)范問題,就不可能只從中國國內的需要或角度考慮。我們應該更注重華語區(qū)之間的交流。就在這樣的看法下,我于1999年發(fā)起編纂《全球華語詞典》,以解決交流中出現(xiàn)的問題。
我分別于1999年、2001年和2002年,在香港、北京和南昌提出編纂《全球華語詞典》的建議。特別是2002年,為《中國語文》五十周年紀念而在南昌舉行的國際研討會上提出,當時重要的語言研究者都在場。
2004年6月,我率先在新加坡正式成立了新馬泰印的編寫組,汪惠迪先生擔任主持人。(編按:汪惠迪當時是新加坡報業(yè)控股華文報語文顧問。)
2005年1月18日,中國教育部語言信息司司長李宇明教授在廣州暨南大學華文學院,主持召開詞典的編寫會議。
2005年3月,《全球華語詞典》的編寫計劃獲得中國國家語委科研規(guī)劃領導小組辦公室審核立項,列為國家語言文字應用的科研重點項目,并撥發(fā)研究費,北京商務印書館承擔印刷以及其他費用。至止,《全球華語詞典》的編纂工作總算正式落實了。中、港臺、澳門、新加坡等地的13所大學和三個學術團體/機構參與了這項工作。
共同語的規(guī)范問題
這本詞典命名為《全球華語詞典》。
什么是“華語”?李宇明教授認為“華語,是以普通話為基礎的現(xiàn)代世界華人的共同語!
汪惠迪先生認為:“改革開放以后,華語一詞的應用面逐漸擴大,使用頻率不斷提高,……華語是一個能夠促使人們語文生活和諧,具有包容性的詞兒!
郭熙教授提出“規(guī)范是共同語內部的,協(xié)調是區(qū)域性語言或方言之間的。用‘協(xié)調’,反映出域內漢語和域外漢語的平等,反映出這種協(xié)調的雙向性、互動性!瓭h語要國際化,那么,漢語就必須進一步豐富自己!
“我們很難想象一個世界性的漢語而不通過它在世界各地的變體來豐富自己。這就是域內漢語身為漢語的大本營,而又要與域外漢語采用這樣一種雙向、互動的模式的原因。……因此解決好域內漢語和域外漢語的協(xié)調問題,對于域外漢語的維護和發(fā)展,鼓勵更多華人學習漢語有著積極的意義!
上面的這些看法,都既看到了“規(guī)范”的需要,也看到交流的需要;同時將各地華語當作是豐富現(xiàn)代漢語標準語的源泉。這是華語國際化時,我們的基本看法。因此,編纂《全球華語詞典》的第一個目的,就是提供交流,讓各地的華語在交流中自然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