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僑網(wǎng)消息:據(jù)馬來西亞《中國報》報道,由于大馬太平武吉干當區(qū)華小多年來面臨著兩大問題困撓,即學;驹O施陳舊破損,以及學生來源嚴重短缺,區(qū)內華小領導人希望有關當局采取治標與治本的2大方案,根治改善問題。
該區(qū)華小由于華裔人口流失,各間學校面對學生人數(shù)下降問題。最嚴重的應屬有55年歷史的微型華小──巴東牙也華小,在2008年時,最后一名印裔學生畢業(yè)以后,今年就沒新生,而面對自動關閉的命運。不過,在馬華的協(xié)助下成功遷往怡保翠林城,開始新生命,但也致使武吉干當區(qū)的華小數(shù)目,從原有的12所,降至11所。
益華小學申請遷校
學生來源嚴重缺乏,大直弄益華小學只剩3名學生,預料在無新生來源下,將于2012年面臨自動關閉的命運,因此,該校董家協(xié)已向馬華霹靂州副主席何章興反映欲遷校的心愿,以保住學校。
霹靂發(fā)展華小工委會主席蔡長深受訪時指出,武吉干當區(qū)華小大體上面對兩大問題待改善,包括學校硬體設備水平尚低,校舍陳舊,政府撥款有限。他也提到,區(qū)內華小最大的問題,便是學生來源長期短缺,政府根治的方法,便是必須要招商進行投資發(fā)展計劃,帶動經(jīng)濟發(fā)展,留住年輕人,這樣才能增加學生來源。
啟華華小后部下陷 申請50萬修筑
峇登啟華華小董事長賴尤再告知,該校在80年代學生還有約450名,但目前只剩下137名。
他說,峇登靠海,早期主要經(jīng)濟活動是捕魚及農(nóng)業(yè);以前的海產(chǎn)豐富,價格理想,如今海產(chǎn)少,沒有了昔日風光,而且,時下年輕人教育程度提高,不喜務農(nóng),所以,人口外流致使學校學生人數(shù)下降。
他提到,峇登華小位于拉律河旁,最近因常下雨而發(fā)生水患,造成泥沙流失,學校禮堂后部下陷,恐會影響整座建筑物,廁所也同樣有下陷現(xiàn)象,所以,經(jīng)向政府申請50萬令吉以進行修筑及提升設施,希望政府早日批準。
新板新明華小冀增加撥款
新板新明華小屬半津貼學校,政府撥款有限,該校董事部必須常年向外籌募基金,以應付沉重的發(fā)展維修開銷,例如維修校舍、食堂及禮堂,最近學校也興建一座三層樓校舍,都是向廣大熱心人士、前屆國會議員及當?shù)伛R華民政領袖募集而來。
大馬政府當局及教育部對該校的資源提供不多,甚至之前的一元對一元方式也籌獲不多,也沒有常年撥款給董事部,該校猶如私生子。
借著這次補選,該校希望政府及教育部重視其發(fā)展,如果可以常年撥出至少5萬令吉給學校,同時撥出額外的150萬令吉,一勞永逸解決學校硬體設備陳舊及缺乏問題。
武吉干當區(qū)11所華小學生高峰時期人數(shù)及今年人數(shù)表 | ||
學校 |
高峰時期人數(shù) |
2009年人數(shù) |
1.新板新民華小 |
1975年:1034人 |
722人 |
2.峇登啟華 |
80年代:450人 |
137人 |
3.十八丁培英 |
1984年:1227人 |
514人 |
4.老港培智 |
70年代:80人 |
22人 |
5.新路口育群 |
1967年:130人 |
16人 |
6.直弄修身 |
1973年:265人 |
29人 |
7.阿逸德潤毅成華小 |
1978年:57人 |
16人 |
8.淡不落新華小學 |
60年代:262人 |
74人 |
9.雙溪羅丹華小 |
70年代:105人 |
20人 |
10.雙溪吉隆啟華 |
1976年:215人 |
64人 |
11.大直弄益華小學 |
70年代:200人 |
3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