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僑網消息:據國家漢辦網站消息,2008年3月7日,德國北威州文教部舉辦的“首屆北威州中學生漢語競賽”激發(fā)了該州學生學習漢語的熱情,在全德產生了積極影響。一年后的同一天,“第二屆北威州中學生漢語競賽”在多特蒙德朔爾兄妹中學拉開帷幕。來自14個城市的14所中學的代表隊和2所小學的代表隊共220多名選手參加了本次漢語擂臺。
選手們學習漢語的形式和時間長短不盡相同,但對漢語的共同興趣使他們從四面八方會聚多特蒙德,相互交流和切磋,以短劇、小品、相聲、繞口令、歌曲演唱、詩朗誦、武術、舞蹈、腰鼓等中國元素的文藝形式表現其漢語技能及對中國社會、歷史與文化的了解。
比賽分為高中、初中和小學三個組,前兩組分別有7支代表對擂,小學組只有2支代表隊,不設比賽等級。每支代表隊都做了精心策劃和充分準備,真可謂好戲連臺。表演短劇《孔明娶妻》的維普爾費爾特市立文理中學甚至還專門購置了戲服和道具,選手們的臺詞居然是古漢語。來自雷姆夏德的代表隊有30名選手,他們模仿中國的“超級女聲”,獻給大家的是題為“超級學生漢語大賽”的綜合節(jié)目,除了漢語小品,還有中國功夫和氣功。來自亞琛愷撒•卡爾文理中學的五年級的9歲小男孩柯薩維爾領唱的一曲高音《茉莉花》不僅音色猶如天籟,而且吐字清晰、準確、到位,觀眾和評委們都激動得站了起來。兩支小學代表隊也是賽場舞臺上的亮點。來自波鴻的代表隊浩浩蕩蕩,60多名1、2年級的小朋友,為觀眾們表演了《拔蘿卜》、《找朋友》等中文兒歌,令大家嘆為“聽”止。
經過一天的緊張角逐,東道主多特蒙德朔爾兄妹中學的原創(chuàng)短劇《三代同堂過春節(jié)》和《森林王子》分別奪得高中組的一等獎和初中組的三等獎,去年以話劇《梁山伯與祝英臺》榮獲高中組一等獎的明斯特安內特中學在本次比賽中以幽默、詼諧、風趣的群口相聲《學說普通話》再次取得并列第一的好成績。高中組兩個一等獎的21名得主中將由兩校共同遴選出5名選手獲得中國國家漢辦提供的“漢語橋基金”獎學金,來華參加暑期漢語進修班。演唱《老鼠愛大米》和領唱《茉莉花》的三位同學獲得特別獎,將被特邀獻唱5月在柏林舉辦的第二屆“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德國區(qū)預賽。
北威州是德國較早開展中學漢語教學的州之一,東道主多特蒙德朔爾兄妹中學是全德第二所把漢語作為第二外語的中學。目前,該州32所中、小學為54所中、小學開設漢語,是全德漢語推廣較為活躍的州之一。該州文教部呂納普司長表示,將把“北威州中小學生漢語競賽”打造成該州外語學習的品牌,進一步推廣漢語,為更多的年輕人與五千年的中國文明接觸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