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僑網(wǎng)消息:據(jù)馬來西亞《光華日報》報道,大馬每年主辦的《全國華小詩歌朗誦比賽》,已被易名為《全國華語詩歌朗誦比賽(小學組)》,里邊的“華小”一詞已被“華語”取代,這表明馬來西亞教育部有意非正式地驗收從2006年底開始落實的國小華文課計劃(BCSK)。
全國華小詩歌朗誦賽易名“華語”
《光華日報》特別向檳州教育局官員求證此事。該名官員稱,從今年開始,“華小詩歌朗誦比賽”,不管是州際賽,還是全國賽,活動中所強調(diào)的“華小”字眼將全面易名為“華語”。
馬來西亞教育部也在去年宣布,在BCSK原有的3種授課模式,第2模式已被剔除,目前只保留第1及第3的授課模式。隨著這一番改進,可見經(jīng)過3年在大馬國小實驗性推廣華文課計劃(BCSK),一個具有規(guī)模制度化的國小生學習華語課程綱要,目前已現(xiàn)雛形。
2011年全檳39所國小開設華文課
據(jù)悉,馬來西亞教育部將把《全國華語詩歌朗誦比賽(小學組)》的參賽資格門檻,放寬予非華裔學生參與。該官員闡明,當中也含著該部有意驗收已落實長達3年的國小華文課計劃(BCSK)。
根據(jù)數(shù)據(jù)顯示,全檳現(xiàn)階段有149所國小,在2007年開始實驗性展開BCSK時,共有12所國小參與。按照大馬教育部規(guī)定,到了2011年全檳將有39所國小開設華文課。
“由于BCSK屬于選修課,因此教育部為國小提供3種授課模式作選擇,即一星期上5節(jié)華文課、一星期上12節(jié)華文課,或者是星期六上5節(jié)華文課,所有的授課時間一律在課后進行!
“第2種模式比較特殊的地方,就是沿用華小正式的課本,不過基于時間過長,學生在無法負荷體力及沉重的壓力下,教育部才決定全面取消。”
至于第3種授課模式,鑒于星期六上5節(jié)華文課必須另外繳付費用;大學資格師資每小時60令吉,非大學資格師資50令吉,因此有關(guān)模式隨著2008年獲得教育部額外撥款后,終于開始實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