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nóng)歷牛年快到了,牛作為人類最早的動物朋友之一,也融入到人類語言之中。在《中華成語詞!分,嵌有“牛”字的成語、俗語多達140多條。
記者在查閱中發(fā)現(xiàn),由于嵌有“!弊值某烧Z言簡意賅,形象生動,極富表現(xiàn)力,因此大多成為百姓日常用語。
嵌有“!弊值某烧Z中,有不少淵源久遠,內(nèi)有掌故。
如“庖丁解!币辉~,語出2000多年前的《莊子》,說的是有一個廚師為文惠君宰殺分割一頭牛,刀根本不碰牛骨頭。廚師告訴文惠君,他剛開始宰殺分解牛時,眼中就是一頭牛,而經(jīng)過19年宰殺數(shù)千頭牛之后,如今眼睛里“未嘗見全!保朵h卻在骨隙之間游刃有余。后來人們用這個成語比喻技術(shù)高超,出神入化。
“汗牛充棟”這個成語出自唐代大文學(xué)家柳宗元筆下,柳宗元稱贊陸文通藏書豐富,在屋里堆放高及棟梁,用牛馬搬運時累得出汗,F(xiàn)在人們用“汗牛充棟”形容書籍之多,非常形象貼切。
當(dāng)然,由于時代的關(guān)系,有些嵌有“!弊值某烧Z現(xiàn)在已不常用。比如“吳牛喘月”,是說江淮一帶生長的水牛怕熱,把月亮誤當(dāng)成烈日,一看見月亮就喘。古人用來比喻懼怕使之受苦的相類事物,也用來形容酷熱難當(dāng),但如今這個成語已經(jīng)被人淡忘。
有趣的是,由于牛與其他家禽家畜為伍,所以,成語中牛與其他動物搭配組合的成語屢見不鮮,諸如“做牛做馬”“雞口牛后”“牛黃狗寶”等比比皆是。
另外,或許是人們對牛太熟悉了,所以日常生活中借“!闭f事也相當(dāng)普遍。比喻極其渺小細微,叫“九牛一毛”;譏笑說話的人不看對象,叫“對牛彈琴”;諷刺動作遲緩,叫“蝸行牛步”;形容一去不返、杳無音信,叫“泥牛入!薄(記者魏運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