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些成語很容易讓人望文生義,搞錯了也不知道,下面舉幾個典型例子,看看你是否也弄錯了。
登高必自卑
很多人理解成:登上高處,一定會覺得很自卑。這種理解似乎很有道理,從高處一望,啊,世界真大,我真渺小,于是不得不自卑起來。事實這個成語是說,想登上高處,必須從低處開始。自卑并不是看不起自己的那個“自卑”,而是指從低處開始。比喻做事情要循序漸進,逐步深入。
求全責備
錯誤的理解是:因為追求完美,所以批評怪責。其實責備與求全是同樣的意思。責:求;備:齊全。總的意思是對事要求完美無缺。
勞燕分飛
這個成語的比喻義是分離,分別。用是不會用錯的,但它的真正意思卻很少人懂得。一般會理解為辛勞的燕子分開來飛。其實勞不是指勤勞、辛勞或勞累,而是一種鳥,即伯勞鳥;出自古樂府《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
夫唱婦隨
這個成語也寫做夫倡婦隨,千萬別理解成丈夫唱歌,妻子也跟著唱。成語的意思是:丈夫說什么,妻子就完全附和,常用以指夫妻和睦。
認賊作父
賊,并不指小偷、強盜,而是對仇敵的人的蔑稱。比喻投靠壞人、敵人。
再做馮婦
馮婦,表面看來是一個姓馮人的妻子,是個婦女,但據(jù)《孟子·盡心下》所說,馮婦竟然是一個善于打虎的晉國勇士。成語表示人重又干起舊行業(yè)來。
罪不容誅
到底該死還是不該死?不容誅,就是不能殺,不該殺。如果這樣理解就搞反了。成語的意思是判死刑還抵不了他的罪行,形容罪大惡極。
明日黃花
這個成語的用以比喻過時的事物,所以容易被誤寫為“昨日黃花”,既然指過去的事物,似乎理所當然是昨日而不是明日。事實并非如此。
一抔黃土
“抔”是一個生僻字,指捧,整個詞比喻極其微賤的東西。正是由于它的意思,讓人易將之誤為“一杯黃土”。(摘自:中國國學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