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說的“漢字里的錯別字”,不是指我們現(xiàn)在通常所說的錯別字,而是指漢字里現(xiàn)在被認(rèn)為正確其實是錯的錯別字。
“射”和“矮”就是兩個恰恰被顛倒用錯了的字。“射”拆開來是寸身——身只有一寸高,分明不是矮嗎?而“矮”,拆開來是委矢——委,托也;矢,箭也;委矢在弦,不就是射嗎?但不知是哪位老兄,而且肯定是一位相當(dāng)有權(quán)威的老兄,把這兩個字顛倒了,從此大家就都跟著顛倒了。本來是矮的“射”反而被當(dāng)做射,而本來是射的“矮”反而被當(dāng)作矮了。謊言說一百遍,就成了真理;約定俗成,錯的也被視為正確了。
外出攜帶的物品被稱為“行李”,怎么看都覺得不可思議。“行”,還能同“出行”掛上,而“李”,是一種果樹的名字,同物品風(fēng)馬牛不相及。那為什么竟叫“行李”呢?原來這“李”是一個由錯而別的字。
人們出行攜帶的物品,通常都會打成包裹。行李者,即出行的包裹也。這包裹的“裹”字,是把衣服的“衣”拆開來,里面鑲進(jìn)一個“果”字!肮北硎舅淖x音,“衣”則表示這包裹里主要是衣服之類。所以“行李”應(yīng)該是“行裹”(XINGGUO)。但是,繁體字的“ ”(LI),是“衣”字拆開來里面鑲進(jìn)一個“里”字!袄铩蓖肮庇悬c(diǎn)像,又都鑲在“衣”字里面,粗心人一看,會把“裹(GUO)”和“ (LI)”看成一個字。也不知是哪位老兄,就把“行裹(GUO)”看成了“行 (LI)”,同時也把“行裹”寫成了“行 ”。
我們漢字的所謂“六書”規(guī)則里有一條叫“假借”,即用彼同音字代替此同音字。例如古文里面的“蚤”有些就是“早”的假借字?鬃拥摹皩W(xué)而時習(xí)之,不亦說乎”,這個“說”,就是“悅”的假借字!靶泄(GUO)”既然被寫成并念成“行 (LI)”,有人,例如《左傳》的作者左丘明,可能嫌那個繁體的“ ”字寫起來麻煩(那時的字是刻在竹簡上的),索性用“李”字來假借它!蹲髠鳌T之武退秦師》里那個燭之武勸說秦伯放棄對鄭國的圍攻,在說了其他的利害關(guān)系后還說了這樣幾句話:“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供)其乏困,君亦無所害!薄靶欣钪鶃怼,“行李”兩字就這樣出現(xiàn)了?赡芤驗樽笄鹈魇且晃还J(rèn)的“大家”,《左傳》又是經(jīng)典;“大家”和經(jīng)典都寫作“行李”,“行李”就這樣被固定下來了。
“行裹”(GUO)——“行 (LI)”——“行李”,由錯而別,像蛹變蛾一樣,就這樣完成了。雖然蛹同蛾很不相同,卻有軌跡可循也。(秦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