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如何夸“有才”
2009年07月14日 17:41 來源:西安晚報
發(fā)表評論

古人愛才,不吝夸獎,且用語每有新意,不落窠臼。相比,時下“你太有才了”的時髦用語,實在是過于淺露。
八斗之才 三國時的曹操之子曹植,自幼聰慧過人,曾有“七步成詩”之佳話。南北朝時的詩人謝靈運說:“天下有才一石,曹子建獨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敝x靈運在自負的同時,對曹植推崇備至。后人因此稱才學(xué)出眾者,為“八斗之才”或“才高八斗”。
五步之才 唐開元年間的書生史青,上書唐明皇,說曹植七步方吟成一詩,不算稀奇,自己只需五步就行。唐明皇以《除夜》為題面試。史青果然厲害,五步之內(nèi)即“爆”出一首五律,且趣味盎然。后人將才思敏捷之人稱為“五步之才”。
奪席之才 東漢戴憑精通儒家經(jīng)典。某次朝會上,光武帝命群臣相互考問經(jīng)書,理屈詞窮的將席位讓給辯勝者。戴憑一舉奪下五十多個席位,被譽為“解經(jīng)不窮戴侍中”。后人以“奪席之才”稱譽那些學(xué)識淵博的雄辯之士。
奪錦之才 唐代武則天游洛陽龍門,令眾臣賦詩,先成者賜以錦袍。東方虬第一個交卷,武則天便將錦袍遞給了他。未幾,宋之問詩亦成,武則天閱后贊嘆不已,便令人將東方虬手中的錦袍奪回,賞于宋之問。后人用“奪錦之才”或“奪袍之才”,稱文采出眾之人。如宋代陸游《贈邢芻甫》詩中,便有“割愁何處有并刀,傾座誰能奪錦袍”之句。
掃眉之才 掃眉,即畫眉毛。唐代才女薛濤容貌出眾,與文人墨客詩書唱和,常令人嘖嘖稱奇。后人將才華卓然的女中文豪,稱為“掃眉之才”。
此外,古人以“倚馬之才”形容人的思路敏捷;以“壓倒元白之才”稱道人的學(xué)識超凡;以“陸海潘江之才”贊許人的文采斐然。(崔嶸)
【編輯: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