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的風(fēng)暴摧垮了封建帝制。隨著封建帝制的滅亡,“朕”這個(gè)詞早已進(jìn)入歷史博物館。近年來,熒屏上播放了不少以清朝帝王為題材的電視劇?滴酢⒂赫、乾隆三位皇帝的形象頻頻出現(xiàn),張口一個(gè)“朕”,閉口一個(gè)“朕”。因此,經(jīng)常有學(xué)生問我,“朕”是什么意思?皇帝為什么自稱“朕”?
中國最早的一部解釋詞義的專著《爾雅•釋詁》說:“朕,身也!痹谙惹貢r(shí)代,“朕”是第一人稱代詞。不分尊卑貴賤,人人都可以自稱“朕”。據(jù)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jì)》記載:秦嬴政統(tǒng)一天下后,規(guī)定:“天子自稱曰朕!睆拇,一般人不能自稱“朕”了。
《現(xiàn)代漢語詞典》解釋“朕”,說:“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專用做皇帝自稱!钡牵@里要做二點(diǎn)說明:
第一,“朕”作為第一人稱代詞,在先秦時(shí)代并不等于后世的“余”、“吾”、“我”之類的第一人稱代詞。正像顧頡剛、劉起紆兩位先生在《<尚書•湯誓>校釋譯論》指出的那樣:“朕——甲骨金文中都只作單數(shù)第一人稱領(lǐng)格(所有格),即‘我的’。”如:《書•舜典》:“汝作朕虞!币馑际牵骸澳阕魑业恼乒苌綕傻墓賳T!薄洞笥鄱Α(金文):“勿廢朕令”。意思是:“不要拋棄我的訓(xùn)令。”《離騷》:“朕皇考曰伯庸!币馑际牵骸拔业母赣H叫伯庸!
或許有人說,《尚書•湯誓》中有“朕不食言”。意思是:“我不會說話不算數(shù)”。許慎《說文•舟部》釋“朕”:“我也”。這些不都證明,在先秦朝代,“朕”也可以等同后世的“余”、“吾”、“我”嗎?我們認(rèn)為,今本《尚書•湯誓》已非原汁,難免被后人攙假。秦火以后,僅憑西漢儒家學(xué)者伏生口授,打上漢代烙印是十分可能的。許慎是東漢人,他對先秦詞義的理解就更難確切了。
第二,“朕”字,自秦始皇開始為皇帝的專用詞,這是普通的情況,但有特例,那就是至尊若皇太后也可以自稱“朕”。例如《后漢書•和殤帝紀(jì)》:“皇太后詔曰:‘今皇帝以幼年,煢煢在疚,朕且佐助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