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年齡的代稱
2009年08月25日 16:45 來源:鄭州日報
發(fā)表評論

古代人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稱謂,這種稱謂形象而含蓄,深邃而雅致。
總角之年 是童年時代的代稱!对娊洝防飳懙溃骸翱偨 兮!苯,小髻,兒童的發(fā)髻向上分開的樣子。
豆蔻之年 是十三四歲女孩的代稱。唐代文學家杜牧《贈別》詩中有“娉娉裊裊十三余,豆蔻梢頭二月初”之句。用豆蔻比喻處女。
及笄之年 是十五歲女孩的代稱。笄,古代盤頭用的簪子。古代女子到了十五歲會把頭發(fā)梳起,表示已到出嫁年齡。
破瓜之年 是十六歲女子的代稱。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字以紀年,謂十六歲。
弱冠之年 是二十歲男孩的代稱。弱,年少。古代男子二十歲須行冠禮,表示已進入成年。二十歲的女子則稱為“桃李年華”。
而立之年 是三十歲人的代稱。語出《論語·為政》“三十而立”。指能夠獨當一面,堅守自己志向。
不惑之年 是四十歲人的代稱!墩撜Z·為政》:“四十而不惑!敝钢腔鄢墒,因明白事理而不被迷惑。
知命之年 是五十歲人的代稱!墩撜Z·為政》:“五十而知天命。”指明白天地萬物運行的規(guī)律,包括生命本身。
花甲之年 是六十歲人的代稱。這來源我國陰歷天干、地支六十而一轉的計算法。六十歲也可稱“耳順”、“杖鄉(xiāng)”(還鄉(xiāng)之年)。
古稀之年 是七十歲人的代稱。出自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耄耋之年 是八九十歲老人的代稱!抖Y記·曲禮上》:“八十、九十曰耄!薄对姟で仫L·車鄰》:“逝者其耋!泵珎鳎骸榜螅弦。八十曰耋!
期頤之年 是百歲老人的代稱!抖Y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狈绞蠍庠唬骸叭松园倌隇槠,故百年以期名之!(馮忠方)
【編輯: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