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華文教育中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建立與發(fā)展
華裔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家和地區(qū),他們來到中國最先依賴和信任的就是教他們的華文教師,所以作為一名華文教師,首先要放下自己是老師的中心地位,以一種民主、平等、合作的態(tài)度來面對,采用朋友似的交往與對話的方式建立與他們的合作關系。建立一種良好的關系,需要一個過程。作為華文教師應有充分的思想準備,理性地構想與學生的關系。我們可總結出以下幾個階段。
1、初步建立
初步建立時期就是華文教師給予學生的第一個印象。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給予學生的第一個印象好,就淡化了教師的許多強制性的色彩,就會使學生樂于自愿地與老師溝通和交往,就有利于今后的發(fā)展。第一印象決定于很多方面,主要的有兩點:第一、第一堂課的教學質(zhì)量。第二、第一堂課的教師親和度。所以作為教師的第一堂課都應更加精心地策劃,教學質(zhì)量的高低是贏得學生信賴的最關鍵的因素。所以開始的環(huán)節(jié)就是一定貫穿好精講多練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第一次課思維就活躍起來,認識到自己是課堂的主體因素,建立良好的言語交際課堂氣氛,這有利于今后的教學。再就是自己的言語、行為、衣著都應得體周到,不可隨意,說一些無準備的話。隨機的話,應該是朋友式的,絕對不該是專制式的,更不該是批評式的,即使發(fā)生了很不愉快的事情,批評學生永遠都是課堂上最不明智的選擇。第一堂課要關注到每一個學生,眼神微笑的關注,通過課堂的內(nèi)容與每個學生對話交流到。使學生感受到你關注他們每一個人的存在,讓他們感受到他們個個都是語言的天才。鼓勵永遠都是勝于批評的,別吝嗇你的表揚。
2、鞏固深入
有了良好的開端,還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進一步鞏固和深入已經(jīng)建立的良好的師生關系,這有賴于華文教師與學生的廣泛接觸,彼此深入地了解。在這里既有正式的交往也有非正式交往。作為華文教師,與學生的大部分交往主要都在課堂上,所以應利用好上課的機會,利用好詞匯語法項目和課文內(nèi)容,尋找切合學生實際的情景和話題與學生交際和溝通,增進彼此的了解和信任。學生會在自己熟悉的環(huán)境和情境中學習華語,減少對陌生話題的冷漠程度。在教學過程中,應關注學生們學習上和生活上所遇到的困難,給與盡可能的幫助,以緩解他們的壓力和挫折。多和他們討論一些他們所不太了解的問題,特別是一些文化沖突上的問題。這樣,就會讓學生感受到你了解他們的需求,在感情上產(chǎn)生于你的親近感。
3、穩(wěn)定保持
前兩個時期贏得一些效果之后,還應考慮到如何保持下去。任何事情一成不變都是單調(diào)乏味,令人煩悶的。所以,教師不可以為是一勞永逸了。中斷會走向反面。應恰如其分的評價每一個學生每一個階段的進步和不足。教師也應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靈活的運動課堂教學技巧,增加課堂的新鮮度,增加一個教師持久的課堂魅力。
如何圖妥善處理學生的錯誤和問題,是保持良性師生關系的重要保證。過于生硬或嚴厲,有可能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或者造成學生的抵觸情緒。如果一味放任,也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我們謹以處理學生遲到這個問題為例,來說明教師能否藝術地處理問題帶來的不同效果。
新學期開始,A老師第一次走進課堂,第一次與學生見面,見有學生遲到,就發(fā)了脾氣,很嚴厲地批評了學生的遲到行為,相信這位老師的出發(fā)點是好的,恨鐵不成鋼,遲到當然是一種很不好的行為。產(chǎn)生的結果是:也許因學生現(xiàn)有的漢語水平學生還說不出“批評”這兩個字,也許學生夸張了老師的行為,學生的反應是:
“老師很厲害,罵了我們!
“以后有不懂的問題也不敢問老師了!
“我們第一次和老師見面,互相還不知道,老師就罵我們!
“可不可以換老師。”
“可能是老師今天有什么別的事,心情不好!
學生這個“罵”字與我們理解的“罵”字不一樣,是“批評”的意思。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又提出了自己的教學要求,而且是很嚴格的教學要求,此時此景,這對學生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造成了學生極大的抵觸情緒和緊張情緒。
我們不去評判學生和老師誰對誰錯,但產(chǎn)生的結果就是,今后的師生關系會緊張而敏感,這位老師有再精深的專業(yè)知識和教學方法,也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們在上課的時候不愉快地被動地跟從著老師的步驟,沒有積極性和熱情,因為他們的自尊心大為受損。有不懂的地方不敢也不想問,接下來就有學生開始尋找借口逃避這門課,不難想象今后的難堪后果。
這是一件看似很小的事,但這件事卻說明了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在教學中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不可小視,作為華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隨意說出一些傷害到學生自尊心的話,就會帶來嚴重的后果,特別是作為華文教師,面對的是有著多重復雜心理的華裔學生,他們不同于本國的學生,不同于外國留學生,更不同于自己的孩子,教師對學生并不應是那種“打是疼,罵是愛”的做法,作為華文教師,不能以這樣的傳統(tǒng)落后的教育思想來面對學生,這是一種和學生沒有距離沒有“度”的處理方式,作為華文教師,應該有現(xiàn)代的教育觀念和思想意識,應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在一種輕松友好的人際關系中,使他們有足夠的熱情來參與教學活動,實現(xiàn)彼此的目標。
同樣面對的是學生的遲到,我們以為換一種方法會更好。遲到畢竟是不利于課堂教學的一種違紀行為,教師不能視而不見,聽之任之,作為華文教師也同樣擔負著育人的作用,這里提供另一個實例。
鈴聲響后,學生們陸續(xù)來到教室。B老師請遲到的學生描述早晨起不來的樣子和心情,學生們很活躍地你一言我一語地講著早上起床的情景,老師板書著學生表達不清的詞:“睜不開眼睛”、“眼皮很重”、“身體蜷縮著”、“伸懶腰”等等,由此導入課上語法詞“一時”:“一時起不來。”“起不來床是一時的,起來就好了。”“為了學漢語,請不要原諒你的一時起不來。”這樣的方法,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是老師含蓄的批評,是學生實用的漢語學習,也是創(chuàng)造幽默輕松的課堂氣氛,經(jīng)過這樣的學習過程,學生們會明白教師的用意,心里會增加一份對于遲到的認識,這樣的處理辦法是決不會傷害到師生的關系的,也會明確學生和老師的職責。從中可以感受到以下幾點好處:
1、有助于提高課堂華語教學的效果。
2、有助于提高華文教師在華裔學生心目中的地位。
3、有助于維護華裔學生人格上的獨立和自尊,使其身心愉快的學習。
從以上論述,我們不難看出建立良性的師生關系在華語教學中的重要性。隨著華語教學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作為華文教師,在教學和工作中,不僅應該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水平,還應該從華文教育和華裔學生的特點出發(fā),努力在教學工作中建立一種良性的師生關系。(北京華文學院/張春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