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幾個華裔家長聚在一起,總有聊不完的孩子話題,談孩子的成長,也談孩子令人頭疼的叛逆時期。有沒有哪種方法,絕對保證可成功制服血氣方剛的青春少年?幾位過來人家長發(fā)現(xiàn),答案是否定的,因每個孩子的個性都獨一無二。想用同樣方法一把抓,得有心理準(zhǔn)備造成適得其反的負面效果。
移民家長 邊做邊學(xué)
家有兩個孩子的王媽媽說,身為移民第一代,難免會用自身的教育經(jīng)驗與價值觀來培養(yǎng)孩子,但她因為從事教育工作,有了很好的機會來同時考慮中西兩種不同的教育觀念,并從邊作邊學(xué)中選擇較合適的方法運用。
她舉例,自己因受臺灣教育,剛開始對孩子的學(xué)業(yè)表現(xiàn)比較有要求,而大兒子也總能滿足她的期望,讓她無形中覺得對小女兒有同樣要求是件合理的事情!暗野l(fā)現(xiàn),同樣方法套用到小女兒身上,好像有些不太對勁!彼扔,其實拿捏適當(dāng)?shù)墓芙谭椒,就像選擇不同鑰匙開門,只有鑰匙與門孔相符合的才能成功開啟那扇門。因此父母有時感覺與孩子相處的不順利,可停下來想想,是否哪里需要作修改?
為父母活vs為自己活
家有三個孩子的姚媽媽也說,每個小孩有不同個性,如同大人也有不同脾氣。她表示,兩個較大的孩子十幾歲才移民來美,剛開始忙于應(yīng)付課業(yè),吃了很多苦頭,也可能因此沒機會“展露”他們的青春期,最小的孩子則受美國教育影響深,凡事很有個性,雖然最會對媽媽“甜言蜜語”,但也是最有青春期表征的孩子。
姚媽媽笑著表示,她與三個孩子的互動模式截然不同,大兒子小時就表現(xiàn)老成,不會跟媽媽吐露太多心事,但排行老二的女兒就跟她很親密,兩人時常談心,也會分享彼此的小秘密!捌鋵嵑⒆記]有學(xué)壞就很滿足了!”她開朗的說。
除了考慮孩子個個性情不同,幾位家長也表示,有時孩子也可能因為管得嚴(yán)謹,一路走來總是表現(xiàn)乖巧,似乎沒有明顯的青春期表征。家長以為萬無一失,但進入大學(xué)不久,孩子卻猛然爆發(fā)。“看過有孩子進了常春藤大學(xué),突然跟父母表態(tài)不想念了。”育有一女的李媽媽說,“他們發(fā)現(xiàn)以前都是為父母活,往后要改為自己活”!
父母攀比 孩子受罪
突如其來的震撼彈,或許令家長難以理解,卻都是實際發(fā)生過的真實案例。有兩個孩子的鄭先生表示,抱持“我的孩子要比你的孩子好”心態(tài),正是許多華人家長的通病。曾有家長因孩子沒考上特殊高中,落下一句:“這次不算!”他笑著說道,沒考到特殊高中不算數(shù),那日后沒申請到所謂的名校,也是一句“這次不算”,再繼續(xù)比往后誰賺錢多、誰小孩生的多嗎?“其實在孩子身上加諸這種價值觀,他們承受很大壓力!编嵪壬硎,反過來說也不是全然放手,讓孩子無憂無慮不做事,“他們的視野還不夠廣,因此父母仍需指引他們一些方向!
王媽媽也說,因工作關(guān)系接觸很多需要特殊教育幫忙的孩子,從那些孩子身上,她慢慢調(diào)整了自己教育孩子的目標(biāo)!昂⒆佑薪】档纳硇,將來才能走更長遠的路!”(摘自美國《世界日報》/范詠軒 為保護當(dāng)事人隱私,本文全部人名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