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報章上一直有讀者投函從各方各面討論如何教孩子學好華文的問題。正如交流站站長所說:如果我們沒辦法改變家長的態(tài)度和習慣,這個問題也許將永遠存在。
我是退休人士,有時間陪孫玩,陪孫學習,茲將本人幫助小孫子學華文的過程提供大家參考,也許不一定適合每個人,不當之處請多指教。
我的孫子今年5歲半,念k2,在學校英文華文成績都很好。閱讀華文、聽、說、寫很自然,能漢語拼音打電腦,發(fā)短訊。念成語,猜字謎都沒問題。電視華語主題曲字幕,過目不忘。
小孩子最好在襁褓中就給他灌輸知識,制造學習環(huán)境,讓他在歡樂氣氛中學習。
媳婦為了工作,孩子兩個月時就交奶奶照顧,我們每天播放中國出版的洪恩寶寶學音樂,英文童謠等給孫子聽,在音樂熏陶中,自然而然音樂節(jié)奏感很強。
我們在他一歲時就給他看學語文的錄像光碟(VCD),包括華文韻語教材、洪恩巴迪節(jié)拍英語、gogo學英語(中文講解)等光碟,同時學兩種語文。還有好多學語文的教材,如華語寶庫、漢字宮等十多種。結果他三歲就能朗誦唐詩,背誦長篇稿,對中文字的結構有初步概念,看到報紙標題字,他能告訴你,那個字是某兩個字組成的。這應歸功中國的韻語教材,這套包含錄像光碟的教材是中國小學語文改革實驗研究成果,內容生動有趣,以真聲發(fā)音解釋,并有筆順書寫示范,圖文并茂。內容由淺入深:
“一 + 人”= 大;“二 + 人”= 天;“小 + 大”= 尖;“日 + 月”= 明;“田 + 力”= 男;“竹 + 干”= 竿;“不 + 正”= 歪;“云 + 力”= 動;“立 + 占”= 站;“木 + 蘭” = 欄;
這樣小孩子學起來輕松有趣,學一個字聯(lián)想到其他字,幫助記憶。再配合其他中英文VCD教材,唐詩歌曲,華文歌曲等,小孫子在快樂氣氛中自然成長,很自然掌握兩種語文的應用。(摘自:新加坡《聯(lián)合早報》,洪福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