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千多年前,孔子提出了“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的觀念。“見賢思齊焉”是說優(yōu)秀榜樣對自己的震撼,驅使自己努力趕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是說反面人物對自己的“教益”,促使自己學會吸取教訓,檢查自己身上是否有同樣的缺點,以便加以改正。這句話是我通過一個朋友樸思齊而知道的,因為她的名字里“思齊”兩個字引起了我的注意。這句話看起來簡簡單單,然而如今的我們有誰能做到像孔子說的那樣?想必少之又少吧!
記得,在我小的時候,因為愛好畫畫,家人把我送進了學畫班。班級中一個和我特別要好的朋友畫得非常好,經(jīng)常會得到老師們的贊賞和同學們的夸獎。但我再怎么努力也不如她, 我終究是那個成績不好的人,得到老師的贊賞同學的夸獎也終究只是個夢,所以那時候我很嫉妒她!甚至對她有些不滿意。自己時常想,如果我是她那該多好……最后我不但沒有得到我想要的,還失去了這個朋友。直到現(xiàn)在,我還在后悔,時常想起這個朋友,如果我可以再見到她,我會問她怎樣畫才能畫得像她一樣好,還要說一句“對不起”。
如今我在北師大學習漢語,身邊也發(fā)生了一件相同的事情。唯一不一樣的是我是那個被朋友拋棄的人。因為我學漢語的時間比他們長,我的漢語比一些朋友的漢語水平高一些,那些朋友因此對我特別嫉妒特別不滿意,然后遠離我。我的心里非常難受、痛苦、后悔,所以我想起了學畫畫時候的朋友,我明白了她的內心多么痛苦。當初我也是像他們這樣嫉妒而不滿,所以才慢慢遠離朋友,失去了我能學習的好朋友。從樸思齊這個朋友的名字學來的“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我才懂了做人的道理:看見賢德的人時要主動向他學習,看見不賢的人時要看看自己的身上有沒有同樣的缺點,然后馬上加以改正,而不是以嫉妒或遠離這些不好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成績好的人,必然會得到老師們的贊賞,同學們的夸獎。如果一個成績不好的人想讓自己的成績變好,也能得到老師贊賞,同學夸獎,他不去努力地使自己提高,找出自己問題的所在,只會嫉妒比自己優(yōu)秀的人,那他的夢想就怎么也不會實現(xiàn),他最終只能是那個成績不好的人,老師的贊賞、同學的夸獎終究只是夢,只是幻影。所以,通過自己的經(jīng)歷,我明白了“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這句話的道理。小時候我犯的錯已經(jīng)不能回頭改了,但從現(xiàn)在開始,我再也不要像小時候那樣犯錯了。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我要學別人的長處來補我的短處,這樣才會讓自己變得更優(yōu)秀。
經(jīng)歷了這些,“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這句話成了我的座右銘,讓我終生受用。(林南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