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中國學習漢語
2009年04月08日 13:14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發(fā)表評論


圖為本文作者(左四)和她的部分學生
為提高留學生專業(yè)漢語能力,增強留學生學習適應性和學習信心,上海同濟大學國際交流學院和各相關院系緊密配合,組織安排了“外國留學生新生院”的教學課程。
我有幸成為他們的科技漢語教師,幫助他們克服專業(yè)學習上的語言障礙。
我們班的學生有的來自北方的蒙古、哈薩克斯坦、韓國,有的來自南方的泰國、越南、印度尼西亞,還有的來自遙遠的也門、埃及、布隆迪。據(jù)他們自己介紹,剛來中國的時候,他們有些人連“你好”都不會說,但通過在同濟大學國際交流學院長則一年、短則幾個月的語言學習,他們的漢語進步非?,都已經進入各自的理工科專業(yè)學習了。
坐在前排的埃及學生穆哈發(fā)音特別準,如果沒有看到他人,你不會想到這是外國人在說漢語,而且,他還會說幾句上海話呢!那個站著的穿淺色衣服的哈薩克斯坦男孩那子樂則有自己的學習方法,他經常下課后拿個小錄音機讓我念一段很長的課文,然后回去背出來,下次來再背給我聽。他認為這個方法對提高口語很管用。布隆迪學生阿雷上課時總能提出與眾不同的見解,說明他不僅在學習語言,而且對課文內容也善于思考。而來自也門的幾名同學則對中國的文化非常感興趣,還特別喜歡猜謎語。蒙古女孩圖雅和哈薩克斯坦姑娘阿謝梅則常常來問我他們的專業(yè)教科書上的專業(yè)術語。
下課時,我們常常在一起談起各國的風土人情,談起海外的孔子學院。我在德國多年的學習和教學經歷使我和他們有許多共同語言。
他們喜歡在上海的學習生活,也希望更多的同學能來中國、來上海學習,畢竟專為理工科學生開設的漢語課程還不多見。
瞧!照片上的他們笑得多么燦爛!(林希)
【編輯:董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