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留學生海歸熱潮 【字體 】【打印
女海歸"入主"居委會:國外社工理念遭遇現實尷尬
2009年07月01日 09:26  來源: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發(fā)表評論

    作為一名“海歸”,她辭去了外企的工作,當起了小小的居委會主任。留學時,她受到過當地社工的熱情幫助,并學到了一整套社區(qū)工作的理念。如今,她試圖把這種理念引入中國的社區(qū),卻遭遇了不小尷尬,甚至不得不“妥協”——

  在許多居民眼里,張靖更像個外企的女白領。上班前,她總是涂上精致的口紅,穿上黑白套裝,再戴上名牌的手表和首飾。

  但是,當選居委會主任以后,她還得再戴上顯眼的“治安巡邏”紅袖章,才與這所建于上世紀50年代的紅磚瓦社區(qū)協調起來。

  作為居委會主任,這名40歲的時尚女人,每天都在和雞毛蒜皮的事打交道。鐵道部第三住宅區(qū)所有的大小事全歸她管。比如給居民發(fā)放防疫手冊,制作“愛護社區(qū)、人人有責”的海報,或者勸慰被失業(yè)的兒子氣得直哭的老太太。

  作為一名“海歸”,她深知這份中國特色的“社工”工作,與自己在國外學到的完全不同。

  半年前,張靖當選這個社區(qū)的居委會主任。778名投票者中,有747名把票投給了她。從那一刻起,這名女“海歸”所做的一切,就是把自己在日本讀書時接觸到的社工理念,引入到中國的社區(qū)里來。

  在日本拓殖大學讀書時,張靖親身體會過當地社工組織的有效。那是1997年,這個已經在北京某大國企工作了7年的嬌嬌女,為了追隨老公,辭職來到日本留學。在那里,她經歷了“從云端到地獄”的日子,生活艱苦,打工1小時才能賺49元人民幣。每天回家她都對丈夫抹眼淚。

  是當地一個社工組織幫助了她。這個名叫“公民館”的社工組織,致力于幫助初來乍到的外國人習慣當地生活。逢年過節(jié),公民館的社工們還組織外國、本地居民一起包餃子、吃月餅。在日本,幾乎每個縣城都有類似的組織。

  與張靖配對的社工是一個姓藤原的日本女人。藤原來自一個富裕家庭,每天的生活無非是澆澆花、喂喂魚。她與其他公民館的社工一樣,都是響應政府號召,自發(fā)報名、免費服務的。每個周末,藤原都會不厭其煩教授張靖簡單的日語,還告訴張靖該怎么穿和服,怎么做日本點心。

  偶爾,張靖還會收到藤原女士帶來的小禮物,畫著可愛的笑臉。在她的幫助下,這個嬌氣的中國女人很快走出陰影,適應了當地生活。

  這一切讓張靖念念不忘。2003年,她回到土生土長的北京參加工作,眼前的一切讓她無法忍受。居民們都忙著炫耀家里有幾套房,可是小區(qū)里的垃圾箱蓋子丟了,幾個月也沒人修。鄰里之間冷冰冰的,形同陌路,甚至彼此為一點小事,能打得頭破血流。

  對比日本的社工組織,張靖覺得中國的居委會制度很不完善,如果“每個人都去當社工,扎扎實實做一點事情”,就會好很多。

  這個念頭在她腦子里揮之不去。2006年,張靖干脆辭去外企工作,決心“只做一個社工”。

  經過筆試、面試,她獲得了一張北京市社區(qū)工作者職業(yè)資格證書,然后,按照分配來到月壇街道辦事處屬下的這個社區(qū)工作站,負責“社區(qū)宣傳”,也就是貼貼海報、看看網站。

  居委會來了個“海歸”,這一下子引起很多人的好奇,不時有人來探聽她的消息。而朋友們也不理解她,嫌她的選擇是“有毛病”。

  她發(fā)現,很難向周圍的人解釋“社工”這個詞的準確含義,人們對此都很陌生。到了后來,再有人問,她換了個中國式的回答:“在社區(qū)工作,可以照顧家庭!

  在辦公室待了兩年,她幾乎認識了這個社區(qū)的每一個人。半年前,社區(qū)居委會改選,她成功當選為居委會主任。

  她搬進擁擠的辦公室,并開始認真踐行自己在異國他鄉(xiāng)接受的“社工”理念。這是由100平方米的民房隔成的4個辦公室中一間,每個屋子里,都擠得滿滿當當,三四張辦公桌上堆滿了文件。

  “日本的社工,就是不端著,主動上門來跟我們交流的!庇谑牵簧先,就開始四處推銷“社區(qū)的認同感”。每天,她先做好功課,了解居民的生活情況,然后按計劃上門探訪。

  而在日本認識的社工森山老師也成了她的榜樣。森山每個休息日都要來公民館免費教日語,風雨無阻。每當外國居民對他表示感謝時,森山總會立正、鞠躬,嚴肅地說:“一切為了社區(qū)更美好。”張靖則堅持每天給行動不便的老人送報紙。從6號樓到29號樓,她一戶也不落。

  偶爾,這些付出會有回報。社區(qū)里有位老太太,對居委會工作挺有意見。于是,張靖沒事就會帶著報紙去串串門,偶爾說說日本的新鮮事,“把自己當成她的閨女”。最后,老太太居然成了社區(qū)活動的積極分子。

  不過,張靖很快發(fā)現,居民們并不是把她當作一個合格的社工,而是把她當成一個合格的“居委會主任”!皠e的居委會主任哪管這事兒?”拿到報紙的大媽會這樣感慨。

  “管我們的領導,人可好了!毙^(qū)里的人也習慣這么稱贊她。

  這個滿腔抱負的新“領導”很快發(fā)現,她的“先進方式”一旦落到具體事情上,立即就“和傳統(tǒng)的居委會主任并無二樣”。

  社區(qū)里,有一個包子鋪,每天早上開張的噪音總是影響到居民的睡眠。于是,張靖上門調解,又是苦口婆心的“安慰”,又是聲嘶力竭的“講道理”,結果依舊“吃力不討好”。

  還有一次,一家住戶裝修,把垃圾扔在一樓樓道邊上。直到一樓居民終于感到“氣味難聞”,這堆長時間無人過問的垃圾,才“引起了注意”。最后,她又不得不親自出馬。

  這些事情,都讓她想起自己在日本社區(qū)的見聞。那里幾乎人人都愿意當社工,即使分類垃圾箱掉了塊漆,都有人管,何況是裝修垃圾。

  她心里揣著一大堆聽來的社工理念。比如,她覺得居委會的工作并不能“僅僅當成一份每月幾百塊薪水的工作”。相反,沒有經濟壓力、擁有愛心的免費社工才是社區(qū)服務最好的幫手。

  然而,她也逐漸意識到,這并不符合中國社區(qū)發(fā)展的現狀。把老外的社工放到鄰里矛盾多發(fā)的中國社區(qū),只怕也會手足無措。

  社區(qū)里一個老大爺,由于衛(wèi)生間的排氣扇問題,和鄰居鬧得不可開交,給居委會連續(xù)打無數個電話。張靖和居委會的工作人員經常絞盡腦汁,也不能說服罵紅了眼的矛盾雙方,“很少有人主動讓步的”。

  偶爾,她會懷念日本整潔、優(yōu)雅的社區(qū)氛圍。平時,鄰居們見面都會互相鞠躬,還會一起出去野炊。新搬來的業(yè)主往往會給隔壁、樓上、樓下的住戶們送送毛巾、和親手做的草莓蛋糕。

  但是,回到中國的生活里來,這個中分卷發(fā)、帶著小資情調的女人,仍然得接受自己“居委會主任”這個現實無比的身份。

  一開始,她甚至有個宏偉的抱負。在日本的時候,她發(fā)現當地的基層管理體制很特殊,既有自發(fā)的社工組織,又有選舉而成的自治委員會,成為社區(qū)建設的兩支中堅力量。

  她曾想仿效這一點:在中國也把居委會和社區(qū)服務站分家,在基層管理機構之外建立中國式的社工組織。

  但這個想法暫時被擱置了。盡管才短短半年,這位“海歸”居委會主任已經飽受現實的磨煉。她覺得,這主意“違背了現實的社會規(guī)律,觸及了很多人的利益”。

  她把心思放在更細小的事情上。比如吸收回國人員來居委會做社工,免費給小區(qū)里的居民做文化講座,給小孩子當外語家教。她還計劃過,給社區(qū)居民開設日語班,免費教學。不過,這些目前還停留在腦子里,沒來得及實施。

  半年之前雄心萬丈的她,已經學會把許多大道理偷偷藏在心里。不過,她不覺得這是自己的“妥協”,她覺得“這叫做適應環(huán)境,只有適應了環(huán)境,遵循客觀規(guī)律,才能把工作做好”。就連印名片這樣的小事,她也考慮半天,拒絕了,理由是,“在集體里不好突出個人”。

  如今,張靖不再開口閉口提“社工”這個概念,也不再反復提及她的理念。相反,她下決心讓自己獲得“居委會大媽的心態(tài)”。以往頗有點清高的辦公室女郎,如今在社區(qū)里見到人,總是很主動地上前喊大叔、大媽、大姐,嘴甜得很。

  這名“海歸”居委會主任,正變得越來越本土化。不過,她忍不住悄悄透露,她還在計劃一套新型的方法,但畢竟上任時間短,“不能承諾什么”,要等到時機成熟,才能探索出一條新路子。(實習生 周凱莉)

編輯:張冬冬】
 
請您評論                                       查看評論           進入社區(qū)
登錄/注冊    匿名評論

        
                    本評論觀點只代表網友個人觀點,不代表中國僑網立場。
今日要聞 更多>>>
·翁詩杰搶先宣布將于30天內召開馬華特別代表大會
·世界華文傳媒論壇就緒 領軍人物相約“上海見”
·謙虛難敵"搶功"文化 海外華人需練習舉雙手邀功
·十二個國家和地區(qū)踴躍報名參加第十屆世界華商會
·兩岸三地明星華府聯袂演繹“金秋月圓”中秋晚會
·馬來西亞霹靂州政府新規(guī):行政議員必須學華文
·外國移民潮活躍意勞工市場 華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館售出頭彩分紅83萬 1.7億巨獎料屬華人
·中國駐葡使館官員走訪華人區(qū) 贊嘆華商發(fā)展前景
·弄虛作假警方介入 英國21家華人移民中介受調查
頻道精選  
[人在他鄉(xiāng)] 我在日本遭遇地震
[文化熱點] 孔子的“太太”和李白的“職業(yè)”
[華人文苑] 血型決定男人情變的動機
[幽默笑話] 男人會生孩子之N種后果
[人在他鄉(xiāng)] 賭城拉斯維加斯感受美國經濟涼熱
[人在他鄉(xiāng)] 日本警察非讓我去刷牙
[文化中國] 七夕節(jié)的由來與傳說
[華人文苑] 嫁人的誤區(qū)
[人在他鄉(xiāng)] 美國小鎮(zhèn)熏衣草園的理想下午
[華人文苑] 何等“高手”把酒井法子帶“壞”了

加華社籌款助華裔花滑小將備戰(zhàn)冬奧

亞洲小姐美東賽區(qū)競選揭曉

加拿大華裔青年求職探索新領域

柔州馬華64名中央代表力挺蔡細歷
僑網論壇 更多>>>
[異域唐人]
[留學他鄉(xiāng)]
[尋根問祖]
[回國發(fā)展]
[華文教育]
[華人視角]
- 橫比中、英、美三國的文化元素之最
- 中日之間差距有多大
- 英國的那些事那些人
- 我好痛苦,要怎么樣去原諒男朋友
- 外來移民的總統(tǒng)兒子們
- 孩子快抓緊媽媽的手(英文版)
熱點關注 更多>>>
·打壓華人非法就勞 日本勞動力市場空白誰來填?
·中國人移民美國速度加快 “愛國”與否引爭議
·弱勢≠弱者 飽受困擾紐約華人女性向性騷擾說不
·境外華商屢碰壁 新"中華街"能否立足東京街頭?
·華人何時邁進日選舉大門?前景光明道路漫長崎嶇
·李紹麟就職 加拿大首現兩華人省督同時在任(圖)
網站簡介 | 聯系我們 | 供稿信箱 | 廣告服務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67153號] [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