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聲報社主辦 首頁 - 新聞中心。華人社區(qū) - 中國僑界。華商 - 留學生。華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華僑農場
·中國新聞社誠聘記者、編輯
·第二十二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
·第一屆世界江門(五邑)青年大會
·第十四屆世界許氏懇親大會
您的位置:首頁留學生留學生新聞
何晉秋:見證改革開放三十年百萬學子留學變革
放大字體】【縮小字體】【打印稿件】 2008年10月20日 09:14 來源:中國青年報

    從1978年到2007年,我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總數(shù)達121.17萬人,遍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

  何晉秋:見證30年間百萬學子留學大潮

  1978年12月26日,中國改革開放后首批留學人員——52名國家公派訪問學者搭乘飛機前往美國學習深造,揭開了新時期中國內地留學大潮的序幕。

  促成他們此行的是半年前鄧小平同志的一次重要講話。1978年6月23日,即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半年,鄧小平在聽取教育部關于清華大學的工作匯報時說,“我贊成留學生的數(shù)量要增大”,“這是5年內快見成效,提高我國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要成千成萬地派,不是只派十個八個,今年選三四千,明年派一萬個人。要千方百計加快步伐,路子要越走越寬”。

  “30年前,鄧小平同志關于大量派遣留學生的講話,是改革開放后大批中國學子走出國門、了解世界的起點。”見證了那段歷史的何晉秋至今仍然深有感觸。20年前,時任中國駐美國舊金山總領事館教育參贊、以后又任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公使銜參贊的何晉秋,親眼目睹了中國改革開放風起云涌的留學大潮。

  在9月舉行的“親歷開放30年·中國外交官論壇”上,身為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21世紀發(fā)展研究院教授的何晉秋,回顧并敘說了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的留學浪潮。

  改革開放:迎來史無前例的留學大潮

  1978年中國剛剛撥亂反正,處于百廢待興時期!爱敃r,許多干部和群眾對小平同志高瞻遠矚的留學講話并不理解,更難理解其深遠的歷史意義,也很難想像派遣留學生的決定將對中國邁向偉大新時代起怎樣的推動作用!焙螘x秋回憶說。

  1978年以前,中國歷經了3次留學浪潮。第一次留學浪潮是在辛亥革命以前。當時,中國派赴歐美的留學生極少,派到日本的留學生相對較多。第二次留學浪潮是在上世紀30年代至40年代間,這期間赴美留學的中國留學生約有兩三萬人,赴歐洲的留學生為3萬人,到日本的留學生為10萬人。第一次和第二次留學浪潮的中國留學生加起來約有20萬人,留學生的總數(shù)仍然很少。第三次留學浪潮是在解放后至1978年改革開放前,當時派赴歐美等西方國家的中國留學生非常少,中國留學生主要被派往蘇聯(lián)。

  1978年改革開放,拉開了第四次留學浪潮的序幕。自此,中國迎來了史無前例的留學大潮。經過30年的曲折發(fā)展,我國的出國留學機制已經進入正常發(fā)展階段。從1978年到2007年,我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總數(shù)達121.17萬人,遍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留學回國人員總數(shù)達31.97萬人。以留學身份出國,目前在外的留學人員有89.2萬人,其中65.72萬人正在國外進行本科、碩士、博士階段的學習以及從事博士后研究或學術訪問等。

  “已回國的留學人員在不同崗位用所學知識、技能發(fā)揮聰明才智,涌現(xiàn)了一大批現(xiàn)代化建設的卓越人才,為建設祖國貢獻了力量!焙螘x秋說。

  來去自由:從“人的回歸”到“才的回歸”

  1986年12月13日,國務院批轉國家教委《關于出國留學人員工作的若干暫行規(guī)定》,根據(jù)按需派遣、保證質量的原則派遣出國留學人員。1989年,國家教委正式成立留學生司,特意將何晉秋從國外調回國,擔任國家教委留學生司司長。

  改革開放之初,出國留學不可避免地帶有很強的政治色彩。那時,在公派留學人員的管理上,主要依靠的是思想教育和行政手段。1992年春鄧小平同志發(fā)表南巡講話,根據(jù)南巡講話精神,國家出臺了“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留學工作方針。這一方針立即受到海內外留學人員的普遍歡迎。1993年,十四屆三中全會把這十二字方針正式作為中央的出國留學方針。

  在那個年代,出國留學能夠做到來去自由,是很不容易的。而十二字方針的出臺,在很多根本難以實現(xiàn)的問題上都說透了!敖浾{查研究,我們要向中央寫報告闡明留學生來去受制約從而影響歸國等問題。我參加了國務院中南海座談會幾十次,解釋為什么要制定這個來去自由的政策。最終,政策制定后,效果非常明顯,一兩年就把留學生和國家的關系扭轉了!焙螘x秋說,“因此,很多留學生都反映,改革開放使國家的留學政策變得更加成熟,管理更加規(guī)范了。”

  何晉秋說,國家實行來去自由工作方針,是一個巨大的政策轉變。實施來去自由方針的其中一項內容就是:留學人員短期回國后,只要他們持有我國有效護照和外國再入境簽證,無須再履行審批手續(xù),即隨時可再出境。對從國外歸國的留學人員,只要他還有出國學習的愿望和機會,簽證等一切手續(xù)齊全,都可以來去自由,不受約束。

  來去自由方針所體現(xiàn)的另一個思想轉變是:以前對留學人員一味強調“回歸”,即“人的回歸”,現(xiàn)在則強調“才的回歸”,留學人員可“以適當方式為祖國服務”。何晉秋說:“這正是來去自由政策的精髓。十二字留學工作方針,對改變留學生與國家的關系起了很大的作用。”

  自費留學:從“少人問津”到“轟轟烈烈”

  改革開放之初,出國留學有國家公派、單位公派和自費留學3條渠道.到1991年,國家教委取消了單位公派,改為按經費來源分為“公費出國留學”和“自費出國留學”兩類。相對于公派留學,自費留學則經歷了從改革開放之初的少人問津到今天的轟轟烈烈。

  改革開放初期,“自費留學”對絕大多數(shù)中國人而言,還是一個久違而陌生的詞匯。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到1978年改革開放前,以自費出國留學名義出國的中國人幾乎為零。1978年,公安部決定正式受理自費留學申請,當時全國申請留學的人寥寥無幾。即使在今天的留學大潮中掀起“留學狂潮”的上海,在1978年時也只有8人申請自費留學。從1979年起,自費留學人數(shù)每年超過千人。從1980年到1985年,有近萬人選擇自費出國留學。1984年,國務院出臺《關于自費出國留學的暫行規(guī)定》,徹底打開了自費出國留學的大門。1985年,國家取消了“自費出國留學資格審核”,“出國熱”在全國迅速升溫。

  據(jù)統(tǒng)計,從1986到1990年的5年間,中國內地自費出國留學人數(shù)已達13萬人,其中僅1990年一年即有5.6萬人自費留學,創(chuàng)歷史新高。到1991年,在外中國留學人員總數(shù)已猛增至17萬人。出國留學大軍從此浩浩蕩蕩,如瀑從天降,蔚為壯觀。

  1998年,國家允許成立自費留學中介服務機構,留學人數(shù)再度翻番。早期,對自費留學的規(guī)定限制非常多,1998年以后有所放寬。2003年,國家又出臺了簡化留學手續(xù)的規(guī)定,出國留學人員每年開始成倍增加。到2008年,中央領導對國外留學人員的有關情況做了大量批示,不斷推動出國留學工作向正常方向發(fā)展。據(jù)教育部統(tǒng)計,2007年度,中國各類出國留學人員總數(shù)為14.4萬人,其中國家公派8853人,單位公派6957人,自費留學12.9萬人,占當年度出國留學總人數(shù)的近90%。與1978年的860人相比,30年來,中國留學生的人數(shù)翻了167.44倍。

  如今,出國留學再也不僅僅是由政府教育部門按國家需要挑選一部分人派遣出國,而是成為公民受教育權利的一種擴展、提升及自主實現(xiàn)。因此,留學人員學成之后,是立即回國還是暫時滯留當?shù)兀^續(xù)其研究工作或其他安排都與其自身的發(fā)展密切相關。

  何晉秋表示,通過大量人員出國留學,有利于推動國人的思想、觀念的轉變,使得我們能夠清醒地認識到我國與其他國家的差距,從而轉變觀念,較快接受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基本路線,從我國國情出發(fā)大力推動改革開放政策,使我國的各項建設事業(yè)得到全面推進和發(fā)展。何晉秋說:“觀念的轉變、認識的提高,是出國留學給我們帶來的最主要收獲!

  何晉秋,1935年10月1日生于重慶。1955年畢業(yè)于重慶大學化工系。1983年至1988年,任成都科技大學化學系、環(huán)境工程系教授、副校長、常務副校長,其中1983年至1985年在美國華盛頓大學土木、環(huán)境工程系作訪問教授。1988年至1989年,任中國駐美國舊金山總領館教育參贊。1989年至1994年任國家教委留學生司、外事司司長,其中1991年至1994年兼任神州學人雜志社社長。1994年至1996年任中國駐美大使館公使銜參贊,F(xiàn)為清華大學教授。(戴長瀾)


進入相關專題: 華僑華人與中國改革開放30年


      
本站搜索
 
今日要聞 更多>>>
·翁詩杰搶先宣布將于30天內召開馬華特別代表大會
·世界華文傳媒論壇就緒 領軍人物相約“上海見”
·謙虛難敵"搶功"文化 海外華人需練習舉雙手邀功
·十二個國家和地區(qū)踴躍報名參加第十屆世界華商會
·兩岸三地明星華府聯(lián)袂演繹“金秋月圓”中秋晚會
·馬來西亞霹靂州政府新規(guī):行政議員必須學華文
·外國移民潮活躍意勞工市場 華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館售出頭彩分紅83萬 1.7億巨獎料屬華人
·中國駐葡使館官員走訪華人區(qū) 贊嘆華商發(fā)展前景
·弄虛作假警方介入 英國21家華人移民中介受調查
頻道精選  
[人在他鄉(xiāng)] 我在日本遭遇地震
[文化熱點] 孔子的“太太”和李白的“職業(yè)”
[華人文苑] 血型決定男人情變的動機
[幽默笑話] 男人會生孩子之N種后果
[人在他鄉(xiāng)] 賭城拉斯維加斯感受美國經濟涼熱
[人在他鄉(xiāng)] 日本警察非讓我去刷牙
[文化中國] 七夕節(jié)的由來與傳說
[華人文苑] 嫁人的誤區(qū)
[人在他鄉(xiāng)] 美國小鎮(zhèn)熏衣草園的理想下午
[華人文苑] 何等“高手”把酒井法子帶“壞”了

加華社籌款助華裔花滑小將備戰(zhàn)冬奧

亞洲小姐美東賽區(qū)競選揭曉

加拿大華裔青年求職探索新領域

柔州馬華64名中央代表力挺蔡細歷
僑網論壇 更多>>>
[異域唐人]
[留學他鄉(xiāng)]
[尋根問祖]
[回國發(fā)展]
[華文教育]
[華人視角]
- 橫比中、英、美三國的文化元素之最
- 中日之間差距有多大
- 英國的那些事那些人
- 我好痛苦,要怎么樣去原諒男朋友
- 外來移民的總統(tǒng)兒子們
- 孩子快抓緊媽媽的手(英文版)
熱點關注 更多>>>
·打壓華人非法就勞 日本勞動力市場空白誰來填?
·中國人移民美國速度加快 “愛國”與否引爭議
·弱勢≠弱者 飽受困擾紐約華人女性向性騷擾說不
·境外華商屢碰壁 新"中華街"能否立足東京街頭?
·華人何時邁進日選舉大門?前景光明道路漫長崎嶇
·李紹麟就職 加拿大首現(xiàn)兩華人省督同時在任(圖)
網站簡介    【聯(lián)系我們】    【讀者信箱】    【廣告服務
中國僑網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建立鏡像 [京ICP備05067153號] [不良和違法信息舉報]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另类一区,看片 国产 一区,无码专区中文字幕视频在线,国产成人无卡在线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