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僑網消息:香港《文匯報》2月10日刊發(fā)了中國劍橋留學生聆聽溫家寶總理演講后所寫的文章說,溫總理這次出訪歐洲四國的“信心之旅”和在劍橋的演說,為我們這些出門在外的莘莘學子帶來了無限的信心和支持。文章全文如下:
得知溫家寶總理將到臨劍橋大學演說,我剛上完課便馬不停蹄的趕到演講廳,希望一睹溫總的風采。那天漫天風雪,更遇上了英國18年來最嚴重的雪災,但是風雪交加亦無損我們近3百多名中國留學生萬分期待的心情。在中國學聯(lián)的帶領下,我們揮動國旗,徐徐唱起了國歌,大家心中都泛起了愛國之情。
當時不單是劍橋大學的老師、同學,就是千里以外的中國人,乃至于全世界都在注視著我們的溫總。總理演講的題目是《用發(fā)展的眼光看中國》,相信大家都和我一樣從報章和電視等媒體得知演講的內容,細味過溫總的一席話。我想中國現(xiàn)時存有一個悖論,中國一方面想告訴世界中國的發(fā)展有多迅速,但另一方面又希望世界以公平和客觀的態(tài)度,對待一個改革開放只有30年,尚有進步空間的發(fā)展中國家。
中國近年的發(fā)展步向“雙贏”
中國近年發(fā)展的迅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步向的就是西方國家經常提及的“雙贏”,在發(fā)展方面和而不同,走對中國,對世界有益的路。現(xiàn)今不少世界大國在近代或世紀以前的崛起,都牽涉軍事入侵等行徑;谶@些國家的人民對自身歷史的認識,他們或許會認為,中國的迅速發(fā)展會對他們構成威脅,這種不安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過于憂慮,甚至抹黑中國,對他們不但無益,反而有害。只要稍為了解中國文化的人都會知道:中華民族愛好和平,中國的崛起也是和平的。這種和平不光是口號,更是中國將來發(fā)展切切實實要走的方向。
演說帶給海外學子信心和支持
溫總理整個演說十分精彩,讓我最為感動的是以下這一句話:“我們之間不存在歷史遺留問題,也不存在根本利害沖突”。大家應該都記得,歷史對中國人民帶來了肉體上的痛苦和心靈上的傷害,但正如溫總所說,中國人應摒棄沉重的歷史包袱,加深中國和其他國家的相互認識和合作。大家勿忘歷史,亦不應拘泥于歷史。胡亂杯葛外資企業(yè)等仇外行為,不但加深了外國人對中國的誤解,也讓自己走進死胡同,更苦了替外資打工的中國人。外間對中國存在的誤解實在太多了,也許是認識太淺的緣故,很多時中國人就算費盡了唇舌解釋,亦不一定能改變他們的想法。我就經常被來自西方國家的朋友問及西藏問題、香港回歸后的改變和中國有否操控匯率等問題。特別是中國留學生,一定會感同身受。在我看來,只有透過時間和彼此的努力,才有望打破重重的壁壘。
溫總理這次出訪歐洲四國的“信心之旅”和在劍橋的演說,為我們這些出門在外的莘莘學子帶來了無限的信心和支持。與此同時,溫總理亦展示了一個真正和平、謙遜和務實的大國典范,大家應該引以為傲!(古鎧綸 劍橋生物科學企業(yè)碩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