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春2月,積雪未消。一大清早,柳百成院士已來到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的辦公室,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作為改革開放后首批赴美訪問學者之一,柳院士如今已是滿頭銀發(fā)。
回憶起1978年底那次被他稱為“人生轉折”的出國學習經(jīng)歷,75歲的柳百成信手拈來,仿佛如昨。
連闖三關
31年前,柳百成是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的一名教師,一個消息傳來:中國要派訪問學者出國!拔业母赣H新中國成立前是上海的資本家,當時算出身不好,我之前有兩次赴蘇聯(lián)留學進修的機會,之所以未能成行,‘出身問題’是很大的原因!绷俪烧f,“我對那次選拔出國也不抱多大希望!
機械工程系分得一個名額參加清華大學的選拔。系主任親自面試,柳百成名列第一。闖入下一關的他,接連通過清華大學考試、教育部組織的統(tǒng)一考試,最終入選。
說起連闖三關,柳百成頗為感慨:“我一直堅信知識就是力量。所謂養(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就是如此。”“文革”期間,柳百成在清華大學校辦工廠的鑄造車間干活,白天扛砂子、搬生鐵,晚上堅持看英文資料,“那時清華圖書館有美國鑄造學會出版的會刊,每年1期,大概存了20多期,我都讀過,英文筆記做了一尺厚!
對英文的愛好跟他年少時的教育背景有關。柳百成回憶說:“我生在上海,小學和中學上的是教會學校。小學三年級就開始學習英文,初中就能和外國教師對話。”
小時候的英語環(huán)境和“文革”中堅持學習,使柳百成得以脫穎而出,由于他的英語出色,還成了赴美訪問學者團的領隊。
1978年12月26日,柳百成一行飛赴美國。在巴黎轉機時,大家得到消息,紐約機場有記者要采訪他們,柳百成和他的同伴便在飛往紐約的飛機上起草了簡短的聲明,最后幾句是柳百成執(zhí)筆的,他至今記憶猶新:“我們?yōu)閷W習美國先進的科學技術而來,也為促進中美兩國人民的友誼而來!
讓收獲延續(xù)
柳百成去的是威斯康星大學,“這是我查了很多資料自己選的,因為我的研究領域——鑄造工程學,威斯康星大學是非常強的!
到了威斯康星大學之后,柳百成見到了一批清華沒有的先進科學儀器,他學習并利用這些儀器,大大提高了所從事的鑄造工程學的研究水平。在該領域,他還發(fā)表了幾篇有分量的學術論文,其中一篇獲美國鑄造學會杰出論文獎。
學習進展順利,柳百成在想,出國的時間有限,重要的是如何讓已有的收獲延續(xù)下去!拔矣X得一個辦法就是廣交朋友!绷俪烧f。
在威斯康星大學,柳百成與來自世界各國的同領域專家建立了親密的合作關系;最后一個學期,他轉入麻省理工學院材料與工程學系學習;還利用假期訪問了哥倫比亞大學等多所高等院校,與自己研究領域相關的通用汽車公司、福特汽車公司等也建立了聯(lián)系。
“回國后,我仍和這些朋友及單位保持聯(lián)系,開展了國際學術交流。這是學習之外的收獲!绷俪烧f,“正是那時的積累,為以后的學科發(fā)展及科技合作奠定了基礎!
正因為廣交朋友,柳百成在威斯康星大學的前3個月就受到很多邀請。“我周末基本不在家吃飯,當時威斯康星大學只有我一個從大陸來,很多人想了解中國。我定了一個原則,來者不拒,我要告訴世界一個真實的中國!
“甜蜜”的故鄉(xiāng)
在美期間,柳百成曾接受過CBS的采訪。當時中國駐美大使館一位官員送給他一盤空白彩色錄像帶,讓他把接受采訪的節(jié)目錄下來留作紀念。柳百成在北京的家里只有一臺9寸的黑白電視,還沒見過彩電,更沒見過錄像機,心想錄了也沒有用,就未要錄像帶。“這反映了當時中國和美國的差距!绷俪烧f。
美國人也常問:“中國的科技沒美國先進,生活水平也沒美國高,你愿意回到中國嗎?”
在一次和美國中學生的座談會上,美國中學生就問柳百成:“對美國印象如何?”
“到美國后,我學到了很多先進的科技知識!绷俪傻幕卮鸷芎喍。
“愿不愿意留在美國?”美國中學生緊接著問。
柳百成想都沒想,唱了一首小時候學的英文歌,“Home,Sweet Home”(《甜蜜的故鄉(xiāng)》)。歌的最后幾句是“Home! Sweet home! There’s no place like home!”
歌聲一落,全場鼓掌。當時的場景,柳百成至今難忘。
回憶起這段經(jīng)歷,柳百成說:“想到國家對我的培養(yǎng)、人民對我的期望,學成歸國、報效祖國,我的信念非常堅定!
1981年,柳百成如期回國!盎貒鴷r,根本沒想過哪一年能再出國。但目前為止,我已出國50多次,到美國也有10多次了。改革開放使知識分子有了發(fā)揮才智的平臺。”
歸國30多年來,他帶領團隊在鑄造合金物理冶金學前沿領域取得一批創(chuàng)新成果,開辟了用多尺度建模與仿真技術提升傳統(tǒng)鑄造行業(yè)技術水平研究新領域……“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我還得繼續(xù)往前走!绷俪烧f。(趙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