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清華大學教授崔國文
知識充實了崔國文,知識也改變了他的命運。這年,他32歲,踏上飛赴美國留學的飛機,他打心底里為未來歡呼。他要去著名的麻省理工學院做訪問學者,指導教授是特種陶瓷領域的大師。
在機場送別的的妻子和剛剛3歲的兒子,使崔國文眷戀不舍,他慈愛地盯著兒子,實在看不夠。這一去就是兩年不能相見,然而揮手再揮手,崔國文和同伴們一起飛往了美國。為了追趕世界先進科技水平,他們肩負著眾望。
為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而來
飛機先至巴黎,再至紐約,后至華盛頓,數(shù)十小時的路程,大家基本上沒怎么休息。崔國文回憶:“雖然很累,但我們精神狀態(tài)很不錯。我們終于來了,我們每個人都代表著中國。這是大家共同的想法!
“到達華盛頓機場,已是半夜,我看到高速路上奔馳的汽車一路開去,嘩,一片紅紅的尾燈,非常壯觀,以前從來沒見過!边@是崔國文來到美國的第一個震撼:“竟然有那么多汽車!”
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兩年對崔國文的一生都產生了重大影響。來到久已仰慕的大師身邊,那里的科研設備和科研水平使崔國文大為震撼!氨热,我所從事的材料科學領域,他們所用的高倍電子顯微鏡、X射線衍射儀等儀器當時國內幾乎沒有。而且,美國大學基礎性的理論研究比我們深入得多,我們仍然停留在工業(yè)應用研究階段。而旨在弄清‘為什么’的基礎理論研究正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所在……”
受到震撼的崔國文感到,除了奮力學習別無選擇。在麻省理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學習期間,崔國文不僅用好每一個工作日,就連絕大部分節(jié)假日都在實驗室內度過。他不覺得累,只覺得時光太快,“就是覺得家書傳遞太慢,20多天才有一個來回!贝迖恼f。
這批留學生的物質生活不寬裕。兩年間崔國文只給北京的家中打過一個電話,還是在即將回國的時候,來到美籍友人的家中,在主人盛情之下拿起話筒,告訴家人回國的行程。而且,在美國期間,他只在一個假期中,應邀到美國友好人士韓丁的親戚家中度過了3天。對美國遼闊土地的五彩繽紛,還是他以后去美國的時候逐漸加深認識的。
如今31年過去,我們問崔國文教授:“現(xiàn)在回過頭看,兩年的留學經歷是否實現(xiàn)了踏出國門時定下的目標?”
“實現(xiàn)了!”崔國文很肯定地說。(錢江 趙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