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爾蘭一直為自己能擁有四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而感到自豪,更為奇特的是貝克特、葉芝、蕭伯納和謝默斯·希尼這四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都生活在首都都柏林,如果不是親自踏上愛爾蘭這片土地,的確很難感受優(yōu)秀文學的現(xiàn)實魅力。在都柏林,隨處都彌漫著文學的氣息,喬伊斯、蕭伯納故居、作家紀念館,每一處都毫不費力地把你牽引回大師生活的年代。
都柏林標志“喬治亞門”
到過愛爾蘭首都都柏林的人都知道,這里的門很特別,顏色飽滿,多為明黃、亮紅和草綠色。其實這是受到喬治亞統(tǒng)治時期建筑風格的影響,俗稱“喬治亞門”。喬治亞門一般呈扇形窗戶,對稱門柱。一般情況下,這些門一年刷一到兩次油漆,愛爾蘭政府一直秉承著保護古老建筑和文化遺產(chǎn)的傳統(tǒng),對遭到破壞的歷史建筑都會進行修繕和保護。如今這些喬治亞建筑都聚集在瑪瑞斯廣場和菲德威廉姆廣場等市中心地區(qū)。
巨匠故居感受居家生活
都柏林曾被譽為作家之城,文學之城。都柏林的喬治北街35號是一幢三層老樓,那就是喬伊斯故居,每年有近百個國家的參觀者到此參觀。這座寓所建于1784年,喬治北街的建筑設計風格相似,都遵循簡約原則。房屋室內(nèi)由大型天窗和玻璃采光,內(nèi)部光線明亮。每所住宅的內(nèi)部墻面設計都很獨特。35號的內(nèi)部設計采用了當時流行的墻面拉毛技術,由著名工匠麥克·史戴普頓打造。
每年的6月16日布魯姆節(jié)同樣也是喬伊斯中心的重要節(jié)日,中心會舉行讀書閱讀活動吸引不同國家的游客前來參加。
另一位文學大師蕭伯納的故居則坐落于都柏林市中心較遠的辛基街33號,這也是他早年的住所。如今這座小屋已在1993年對外開放。走進他的故居,可是感受維多利亞時期都柏林的居家生活。寓所對面有座歌德式的教堂,參觀入口開在地下室的廚房,參觀也從廚房開始。故居整體保存完好,廚房偏暗,青石板地面,靠窗一巨大爐灶,上方掛著些鐵鍋銅鍋,旁邊有一玻璃櫥柜,放置了些杯盤器皿。
室內(nèi)的擺設保留著維多利亞時期的風格,整幢寓所如同在等候這位曾經(jīng)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干凈的樓道、懷舊的壁紙,好像主人們剛剛外出不久。
文學酒吧大飽眼福
與其他城市的酒吧不同,都柏林酒吧以藝術對話的圣殿而著稱,在那里飲料幾乎就是附帶品,僅僅用作潤潤嗓子以繼續(xù)唇槍舌戰(zhàn)。
都柏林曾經(jīng)一度有3000個酒吧,那里人們可以盡情享受他們喜愛的啤酒。在那個時候酒吧就是普通老百姓可以遠離自己廉價公寓的地方,人們可以只花一點錢買杯酒并暫時忘記饑餓的痛苦。隨著時間的推移,政府立法要控制都柏林酒吧的數(shù)量。所以現(xiàn)在都柏林大約有850家執(zhí)照酒吧,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文學酒吧”。
時至今日,每年都會有兩萬多游客來參加這個酒吧游。在都柏林文學酒吧游一般從都克大街的都克酒吧(The Duke Pub) 開始,表演在都克酒吧的樓上上演,建議你要早去, 否則就很難占據(jù)好位子了。兩小時的表演,專業(yè)演員會演出喬伊斯,蕭伯納,王爾德,葉芝和其他很多文學大師作品的選段,他們會以詩歌,戲劇和歌曲的形式讓你大飽眼福。
在你欣賞這些偉大作家的文學精髓時可以來上一杯啤酒。因為酒吧讓喬伊斯和王爾德碰撞出無數(shù)智慧的火花,所以在這里智慧和幽默是無窮盡的,在你品嘗這里地道愛爾蘭威士忌的時候,說不定同時也吸取了某些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