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家觀點
“山寨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只是稱謂和屬性在不斷變化而已,在某種程度上說,它將“永生”。 ——朱大可(同濟大學文化批評研究所所長)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敢做、敢試,這是“山寨文化”的一個優(yōu)秀品質(zhì)!獎④(北京電影學院電影研究所副研究員)
“山寨文化”釋放了大眾的心理訴求,是安撫大眾情緒的一劑良藥,這樣的文化在大眾那里更有力量!x璽璋(文藝評論家)
“山寨文化”就是一種“炫”,很熱鬧很漂亮,但是它是短暫的!菁(西南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副院長)
“山寨文化”的“功績”是對時尚、品牌的普及,像電腦病毒一樣,瘋狂地復制,跟傳統(tǒng)意義上的“文化”概念并不沾邊。——田卉群(北京師范大學藝術(shù)與傳媒學院副教授)
如果對“山寨”過于寬容,如果社會成了“山寨文化”生長繁榮的土壤,那么創(chuàng)新文化就更加難以生長!饎π(復旦大學教授)
12月27日,曾引起轟動的“山寨春晚”陡生變故。晚會負責人透露,他已經(jīng)決定放棄與貴州衛(wèi)視直播合作的計劃,理由是“為了保持晚會的草根本色”。而之前傳言貌似臺灣藝人周杰倫、跳水名將郭晶晶和美國歌手邁克爾·杰克遜的三位“山寨明星”將亮相央視2009元旦晚會的消息,在12月25日被主辦方“一票否決”。
但在重慶,仿造北京奧運會國家體育場的建筑依然屹立在牛角沱,被網(wǎng)友戲稱為“山寨鳥巢”;沙坪壩區(qū)主干道旁的“山寨水立方”建筑也在迎送八方客。
忽如一夜春風來,“山寨文化”遍地開。是耶?非耶?論者各執(zhí)一詞。
“對‘山寨文化’沒必要大驚小怪”
“‘山寨文化’是消費文化的一部分,沒有必要大驚小怪”。西南大學新聞與傳媒學院副院長虞吉認為,在消費時代技術(shù)更新速度加快,特別是電腦和DV的廣泛普及,使得創(chuàng)作的門檻不斷降低,人們自我表達的欲望增強,于是促成了“山寨文化”的興起。
“我們的文化生產(chǎn)基本上都是自上而下的,大眾的才華得不到發(fā)揮,意見無法充分表達,只能積壓在心底!蔽乃囋u論家謝璽璋說,“‘山寨文化’的興起給了大眾情緒釋放的一個出口。”他以“山寨春晚”為例作了說明:春節(jié)對于中國人來說是特定的時段,20多年來大年三十晚上牢牢為央視春晚占據(jù),現(xiàn)在大家覺得它的改革步伐邁得不夠快,批評也逐漸多起來。在這樣的背景下,當“山寨春晚”的設(shè)想被提出時,自然能贏來廣泛的支持。“盡管在技術(shù)制作上難免粗糙,但它釋放了大眾的心理訴求,是安撫大眾情緒的一劑良藥,這樣的文化在大眾那里更有力量,也是文化多元的表現(xiàn)!敝x璽璋說。
虞吉認為,“‘山寨文化’就是一種‘炫’,什么是‘炫’?劃燃火柴時能夠產(chǎn)生特別耀眼的外焰,很熱鬧很漂亮,但是它是短暫的!彼e例說,2006年《一個饅頭的血案》的風頭甚至蓋過了電影《無極》本身,但是現(xiàn)在這部“山寨”作品已經(jīng)淡出了人們的視線!啊秸幕皇囚[一鬧而已,它不會從根本上破壞文化生態(tài)!庇菁f,“現(xiàn)在唐詩、宋詞雖然難以出現(xiàn)人人吟誦的景象,但它們是文化的‘長明燈’,‘山寨文化’動搖不了這個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