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圖/ 本刊特約記者 征 鵬(傣族) 本刊記者 王學信
1986年11月13日下午5時,一架泰航班機從北京飛抵曼谷國際機場,沿著舷梯走下一位身材中等、精神矍爍、慈祥可親的傣族學者,他就是云南省政協(xié)副主席、云南民族研究所所長、研究員、西雙版納“末代傣王”刀世勛先生。翌日,刀世勛先生乘火車抵達泰北清邁府,受到泰國學者們的熱烈歡迎,他們興奮地說:“召孟罕勒(刀世勛的傣名)的到來,為這次學術(shù)研討會增添了光彩。在中泰兩國學者的共同努力下,研討會一定會取得圓滿成功!刀世勛訪泰,受到高度禮遇
此次刀世勛先生訪泰,是作為中國云南學者代表團團長,應清邁大學藝術(shù)文化促進中心盛情邀請,專程前來出席“西雙版納與泰國蘭納文化藝術(shù)學術(shù)研討會”的,而代表團其它成員已于前一日由昆明直接抵達了泰國。清邁大學藝術(shù)文化促進中心魯伽耶教授曾任清邁大學歷史系主任,是泰國拉瑪五世國王的曾孫,也是刀世勛的好友,在泰國學術(shù)界頗具影響力。他曾多次訪問中國,對西雙版納的歷史與文化有相當程度的識知。
泰國官方對此次學術(shù)研討會極為重視,泰王姐干拉雅妮•瓦塔娜公主殿下親自主持會議,并致開幕詞。泰國前總理克立•巴莫、總理府歷史整理委員會副主席巴色•那納空等著名人士出席了研討會。會議期間,兩國學者就傣——泰文化、藝術(shù)的歷史淵源、特點及發(fā)展趨勢等諸方面問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探討和交流。
刀世勛教授的論文《論傣——泰民族語言的淵源及其異同點》,受到與會學者的高度重視和瓦塔娜公主殿下的贊賞。這不僅因為論文本身很精彩,立論新穎,觀點鮮明,論據(jù)充分,而且論文的作者是一位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物,他可是西雙版納的“末代傣王”召片領(lǐng),這身份著實有些特殊!罢倨I(lǐng)”是傣語,意為“廣大土地的主人”,在1950年2月西雙版納解放以前,召片領(lǐng)是西雙版納世襲最高統(tǒng)治者,從元代起即被朝廷封為車里宣慰使司宣慰使,為正三品,到刀世勛先生已是第四十一代了。
研討會結(jié)束后,刀世勛率中國云南省學者代表團,訪問了泰國的十幾個府和那里的泐人村寨!般钊恕笔强鐕幼≡谔﹪、緬甸、老撾、越南、印度和中國的傣族一個大支系。他們在中國稱為“傣泐”,在泰國則稱為“泐”。泰國的“泐”人與中國西雙版納的傣族不僅有血緣關(guān)系,而且在語言、文化、生活習俗、心理氣質(zhì)等方面也幾乎完全一樣。當他們得知西雙版納末代召片領(lǐng)刀世勛率代表團來訪,無不奔走相告,喜不自勝,親切地稱刀世勛為“召孟罕勒景洪”、“召孟罕勒西雙版納”。在泰國難府波縣曼巒宰,村民們推舉年高德劭的阿贊(宗教儀式主持人),為刀世勛和代表團成員舉行了隆重的拴線儀式,希望將中泰兩國之魂拴在一起,祝愿中泰人民的友誼像瀾滄江——湄公河一樣源遠流長,萬古流芳。
訪泰期間,刀世勛在昌萊府米賽見到了日夜思念的胞弟刀世民和九叔刀棟新(召孟麻尼罕)。刀世民已經(jīng)發(fā)胖了,與年輕時判若兩人,而刀棟新雖然模樣沒變,但頭發(fā)全白了,言語、行動比過去遲緩多了。雖然分別近四十年,刀棟新還是一眼就認出親侄刀世勛。親兄弟、親叔侄久別重逢,敘不盡的離情別緒,道不完的家鄉(xiāng)情結(jié)。在曼谷,刀世勛又見到了堂妹刀金英、刀金麗,她倆是五伯刀棟材的女兒。親人們見刀世勛雖然現(xiàn)在不再當召片領(lǐng),但已成為一名人民公仆,又是著名學者,都深感欣慰。沉浸在親情中的刀世勛百感交集,自己傳奇人生的往事仿佛一瞬間涌到了眼前……
他愛上了漢族女生E二小姐
1928年的一個清晨,西雙版納宣慰使司署,一個男嬰呱呱墜地,他的出生和他哇哇的哭聲,給司署王公貴族和大小頭人們帶來無限歡樂和希望。這個小男孩就是刀棟庭的長子刀世勛,而刀棟庭是西雙版納第四十代召片領(lǐng)刀棟梁的胞弟,在九兄弟中,他排行第六,在三個胞兄胞弟中,他排行第二。在九兄弟已婚者中,刀世勛是第一個出生的男孩,根據(jù)家族長子繼位的習俗,刀棟梁立他為嗣,以便將來繼承召片領(lǐng)的職位。刀世勛的傣名叫召勐罕勒,全稱為召勐西莉蘇宛納罕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