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全家搬過來后,阿丹每天帶女兒去散步,常常經(jīng)過馬婆婆的門口,看到馬婆婆在花園里修花剪草,或者是在花園里坐著小憩。剛開始的時候,阿丹都會走過去和馬婆婆問候一聲。后來馬婆婆在花園里看見阿丹母女時,就會走過來和阿丹聊上幾句,看著小女兒圓圓的臉蛋,面上充滿羨慕的笑容。
兩個月后,阿丹的母親也從上海申請到葡萄牙探親。每當(dāng)阿丹媽媽推著小孫女的童車散步回家來,總會對阿丹說:“馬婆婆真是一個熱情和愛說話的人。她每次見到我總是要說很多話,雖然我聽不懂她的粵語,可我還是用上海話回答了她幾句!
兩個老太太“雞同鴨講”,真是太可愛了。
大約過了半年,阿丹媽媽回去上海了。而阿丹見到馬婆婆時,馬婆婆不時會問:“你媽媽身體好嗎?你打電話或者寫信時,請代我向她問好!
阿丹說:“謝謝,我會轉(zhuǎn)達您的問候的!
從此以后,阿丹和馬婆婆似乎又增加了一層友好親切的感覺,兩人好像已經(jīng)是老朋友了。
阿丹真真切切地感到,在歐洲,她朋友的年齡都很有趣,不是比自己大一截,就是比自己小一截,不知道為什么,幾乎沒有和自己同年紀(jì)層的朋友。或許,交朋友是為了補自己的不足,所以喜歡和差距大一些的人來往,論背景、環(huán)境、個性、生活狀況,都是差別甚遠,這樣才能常常保持彼此的新鮮感吧。
朋友當(dāng)中,年紀(jì)比阿丹年長的人,閱歷總是很豐富,個性也成熟,彼此談話心領(lǐng)神會,久而久之,來往得自然較頻繁。而其中,馬婆婆既是阿丹的鄰居,也是一對忘年之交。
三
記不清從什么時候開始,馬婆婆對阿丹說:“阿丹,我們認識已經(jīng)這么長時間了,我們不要總是站在外面花園聊天,到我自己的房子來吧!
阿丹跟著馬婆婆進了屋。這是一層老洋房,房頂有三四米高,有大吊燈,屋里的陳設(shè)和大廳不同,大廳很中國化,而這屋子的擺設(shè)比較陳舊,最顯眼的就是墻上的老照片了。在將近六平方的墻壁上,述說著馬婆婆和這個家族的故事。
馬婆婆今年已經(jīng)是八十多歲的老人了。那些黑白泛黃的老照片所述說的歷史太久遠了。阿丹的目光停留在一張清晰的黑白結(jié)婚照上。馬婆婆介紹說,這是五十多年前的結(jié)婚照片了。阿丹看著眼前的馬婆婆,再看看結(jié)婚照片上年輕的馬莉,雖說歲月已經(jīng)碾過她的額頭,可是她的腰板還很挺拔。
馬婆婆指著另外的照片繼續(xù)說:“這是我的女兒和他的丈夫,還有他們的孩子!彼拇笈畠汉芟耨R婆婆,雖然相貌不屬非常標(biāo)致,但很耐看,也不象一般的葡國女人那么嬌小。馬婆婆說:“這是我的小女兒和她的一家!瘪R婆婆的小女兒更像她的父親。
馬婆婆沒有談及她的丈夫。阿丹想,馬婆婆已經(jīng)八十多歲了,她的丈夫也可能已經(jīng)故去,所以阿丹沒有多問,擔(dān)心這話題會讓馬婆婆難過。
轉(zhuǎn)眼間,又過去了半年光景。阿丹在澳門街住了將近兩年了,阿丹的女兒跟著媽媽散步時,看見馬婆婆就會請上她一起走。馬婆婆很樂意的放下手頭工作,領(lǐng)著她的小白狗,和阿丹以及小女兒一起散步。有時候她們也會在花園坐一坐,喝口茶,聊聊天,談國內(nèi)的一些見聞,阿丹的女兒便會和馬婆婆的小白狗玩起來,真是其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