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錢樹”的文化象征
對于“錢樹”的具體文化象征意義,已經多有學者參與了討論。
于豪亮先生引錄《三國志·魏書·邴原傳》裴松之注引《原別傳》的一段文字,以為與“錢樹”有關:
原嘗行而得遺錢,拾以系樹枝,此錢既不見取,而系錢者愈多。問其故,答者謂之神樹。原惡其由己而成淫祀,乃辨之,于是里中遂斂其錢以為社供。
《太平御覽》卷八三六引《邴原別傳》文字略同。于豪亮先生認為,“這是關于錢樹最早的記載”。然而他又指出,“但是從這段記載中看不出當時是否已有像后代那樣的‘搖錢樹’的傳說。這大概是由于錢樹的傳說當時極為普遍,人們以為沒有必要將它記錄下來的緣故!彼⒁獾健白魅铰柫⒅疇畹腻X樹座”,提出了“錢樹、錢樹座、魚龍漫衍之戲以及后代燈中的山,都從同一傳說——海上三神山而來”。對于“錢樹”本身的意義,他又指出:“錢樹的出現,正反映出當時貨幣的使用已很發(fā)達,人們認為掌握貨幣就是掌握財富。
俞偉超先生就《邴原別傳》的記載也有這樣的分析:“這個傳說,正說明在社樹之上系錢,是漢末的一種淫祀,錢樹顯然就是模仿這種淫祀的,而在錢樹流行的地區(qū)內,這種淫祀看來是極為泛濫的!薄耙詷涞哪P碗S葬,最可能是用來象征社神(土地神)!睂τ谶@一情形的普遍出現,他又有結合社會演進歷程的推斷:“當農村公社逐步解體,大土地所有制日益膨脹以后,我想,一些地方豪右就可能控制一地的社神,作為維系和壓榨沒有完全擺脫公社傳統束縛的農民的一種特權。西漢晚期以后這些地方豪右高居歷史舞臺,墓內開始出現這種隨葬品,或許正反映了他們可以像私有財物那樣控制社神;當然,他們不可能真正把社神完全作為私有物,而可能只是以一社之長的身份來控制社神。”
對于同一文物遺存形式出現佛教內容的事實,他指出,“錢樹的品格既明,就可懂得所以在陶座上作出一佛二弟子或二菩薩,正因為錢樹及其陶座本身是象征一個受禮拜、供奉的身物。還應當指出,在其他的陶座上又經?梢姷綎|王公、西王母等神人。顯然,當時的社祀同早期道教的一些禮拜活動首先交錯在一起,后來,佛教信仰也就逐步滲入到這種最普遍的、傳統的社祀活動中去了!
與于豪亮、俞偉超先生“神樹”或即“社樹”的解釋不同,鐘堅先生所提出的“神樹”說,則有另外的涵義。他認為,“所謂‘搖錢樹’這一稱謂是不準確的,應為《山海經》中所描述的各種神樹的綜合造型!薄板X樹”和“錢樹座”應當統稱為“西王母所居之昆侖神山及神樹”。其“神樹”概念,包括《山海經》中的扶桑(扶木)、建木、若木、壽木等。
江玉祥先生的解釋又有所不同,云南昭通桂家院子東漢花磚墓出土“錢樹”的葉片上有“金華”二字,“歷來無人注意,無人解釋。我認為,‘金華’就是我們稱為‘搖錢樹’的這種明器原來的名稱!
陳江風先生認為,“錢樹的構想與神樹、天梯的神話信仰相關,錢樹座實際上就是海中神山的模擬,而‘錢樹’則是通天的階梯、日月出入的宇宙之樹的象征。它是對中國古代神話中有關建木、扶桑、若木等宇宙樹的圖演!彼提醒人們注意,“錢樹之‘錢’究竟何指?其隱義可從神話資料和考古實物中尋覓。錢紋首先作為太陽的象征而展現其文化意義!薄渡胶=洝ずM鈻|經》關于扶桑說道:“扶桑,十日所浴”,“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淮南子·地形》說,若木“末有十日”,這些說法,“均明白無誤地點明了神樹與十日的關系,日為陽,陽表生,故錢樹即為生命之樹。用于墓葬則表示其為靈魂升天之樹。將錢樹置于墓葬的主要功用是安魂,是靈魂仙升等精神寄托的顯現!贝送猓板X紋的另一個象征意義是擬指通天之門。錢紋出現于漢代,而在商代的銅樹上所掛的則是璧瑗。”“商代銅樹上的璧瑗本為通天的象征,而銅樹則是通天階梯的意旨!薄霸跐h代由方孔錢紋取代商之璧瑗,屬于時代變革以后文化原型的新置換,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其文化傳統:樹座是仙島,錢樹是登天之梯,錢紋繼承璧瑗的文化功用,是天門或天界的象征!彼f,“錢樹以仙島、天梯的神話信仰為基礎,以安魂慰死為主旨,以登天得陽、長樂永生相標榜,以人間、鬼界的阻隔及天、地的交通為構想,在撫慰死者的背后,潛藏著生人乞寧獲佑的心態(tài)。”
也有人認為,“錢樹”隨葬的意義,主要在于“錢”的象征涵義!板X以外廓之圓表示天,以中心方孔表示地。所以錢有天地抱合、陰陽相就之兆,陰陽化生可以佑生安魂,F今出土的錢樹殘片大都出自墓葬之中,由此,我們又可以推斷:‘錢’主要具有驅祟護墓、佑生安魂的意義!闭撜咭詾椋送,“錢樹”所以為“樹”,這是因為,“第一,樹是鬼神依附的載體!薄暗诙,樹具有大地繁殖統治中心的‘寓意’。”“第三,‘樹’是通天的階梯。”于是得出結論說,“‘錢’是通天之門,具有‘除陰避祟,佑生安魂’的功用,而‘樹’則是鬼魂之所居、萬物繁殖的統治中心、宇宙之樹、生命之樹!X’與‘樹’具有互通之處,它們的結合強化了生人對亡者的‘去陰得陽、安魂佑生、登天成仙、長生不死’的美好愿望。所以‘搖錢樹’最初是為墓葬服務的,屬于明器的一種!
對于“錢樹”的文化象征,可以說眾議紛紜,但是大體都公認,這種器物的出現和流行,顯然與“錢”在社會觀念中占據的重要地位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