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片:2008年11月6日,北京故宮。故宮位于北京市中心,舊稱紫禁城。是明、清兩代皇宮,無與倫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現(xiàn)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故宮始建于公元1406,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宮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面積約為725000平方米。建筑面積15.5萬平方米。 中新社發(fā) 杜洋 攝
版權(quán)聲明:凡注有“cnsphoto”字樣的圖片版權(quán)均屬中國新聞網(wǎng),未經(jīng)書面授權(quán),不得轉(zhuǎn)載使用 |
小小一碗面條當中,能有多少“文化”因素?以所謂的“文化”理由,將面條賣到30元一碗,這很難說是正經(jīng)生意。
□隱之(教師)
8月8日,故宮內(nèi)開設的餐廳正式開業(yè)。據(jù)悉,該餐廳內(nèi)一碗面條定價為30元,故宮方面表示,這是綜合了文化、成本等因素而制定。(8月7日《京華時報》)
筆者覺得,在故宮內(nèi)開餐廳并不妥當,畢竟餐飲業(yè)太容易產(chǎn)生污染了,不利于故宮的保護。而且處于鬧市的故宮不開餐廳,對絕大多數(shù)游客來說也并非不可接受。即便退一步說,故宮可以開餐廳服務游客,但為高價格賦予所謂的“文化”理由,其可笑程度與小沈陽所賣的“蘇格蘭情調(diào)”有一拼。
小小一碗面條當中,能有多少“文化”因素?即便說,故宮確實是“有文化”的所在,有些人在故宮吃飯,可能確實會產(chǎn)生一點對歷史的感慨,比如可能想到滿漢全席的奢靡,但并不代表這樣的“文化”就能附加到一碗面條當中,更不代表可以拿出來賣高價錢。
攆走了有“文化對抗之嫌”的星巴克,又開始賣自己的“文化面條”,這生意經(jīng)確實精。但以所謂的“文化”理由,將面條賣到30元一碗,這很難說是正經(jīng)生意。故宮賣面,“文化”打鹵,這算不算是對文化的一種惡搞?
當然,時下這類做法并不少,故宮的“文化面條”只是其中的一例。旅游景點生造典故,硬生“文化”;某些地方對歷史人物和事件過度詮釋,以提升本地“文化底蘊”……這些或許都可以歸為“文化欺詐”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