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錄證變在留卡,清理不法就勞和不法殘留,日本官方曖昧回應
為了加強對在日本的外國人的管理,同時也為了避免外國人登錄證等身份證明造假,就在2009年的7月8日,醞釀已久并引發(fā)爭議的《新入境管理及難民認定法案》和《新居民基本臺帳法案》,在日本國會參議院全體會議上,以多數(shù)贊成的結果獲得通過,兩部法案由此成為法律,計劃3年內(nèi)實施。
新入管法的一個重大改革是:廢除了實施了多少年的由地方政府發(fā)行“外國人登錄證”制度,改由中央政府發(fā)行記錄有照片和在留期間的“在留卡”。據(jù)新居民基本臺帳法,逗留期間超過3個月的外國人,可與日本人一樣,向地方政府申請獲得居民證,向外國人發(fā)行居民基本卡(即“在留卡”),統(tǒng)一管理外國人的相關信息。另外,新法規(guī)定:企業(yè)拒發(fā)工資或扣押研修人員護照屬重大不法行為,將受到懲處;外國人有義務在搬家時進行登記,以便政府正確了解其最新居住地等;雇傭外國人和會社,有外國學生的教育機構,有義務將外國人情報提供給政府相關管理機構;在提高外國人服務方面,在留期限從現(xiàn)在的最高3年,延長到5年;外國人1年以內(nèi)的再入國,不再需要申請許可。同時,新法實施后,只有持有正規(guī)在留資格的外國人,才有可能取得“在留卡”,在卡片中還設置有IC芯片,因為“在留卡”中明確記載了持卡人有無打工和就勞限制等信息。因此想要偽造有相當大的難度。
此舉的出臺,在日本的外國人廣泛認為這是日本政府對清理不法殘留和不法就勞的新舉措。但是記者在對法務省入管局的采訪中,對方竟告知,登錄證變身IC卡的初衷不是為了清理不法殘留者和不法就勞者,而是讓持卡的外國人更好地享受日本所提供的社會保障及服務。
不法就勞和不法殘留,尷尬而又灰色的空白填充者
不法就勞和不法殘留現(xiàn)象在日本長年以來屢禁不止。記者采訪中得知,所謂的不法就勞者,在工作中與合法身份的勞動者所獲取的報酬是一樣的。只是沒有相應的社會保險等福利。他們所從事的多是工作強度大、工作環(huán)境惡劣的工作,這樣的工作,日本本國人是不愿意去做的。
雇傭他們的企業(yè)主選擇他們而不愿去選擇價格更為低廉的研修生,一則是因為研修生的管理審查制度非常嚴格;另一個原因是研修生是簽約雇傭,即在簽約期之內(nèi),雇主不能無故將被雇傭者解雇。因為不法就勞和不法殘留者工作的目的就是賺錢,除此之外沒有任何額外的要求。即使雇主違法壓榨他們,他們因為自己的身份,也不敢到相關部分去告發(fā)。這自然成為日本部分中小企業(yè)所青睞的勞動力?陀^上,不法就勞者和不法殘留者在日本勞動力供需雙方所出現(xiàn)的天然的縫隙中充當了填充者,雇傭者和被雇傭者在各自利益的天平上找到了尷尬而又灰色的平衡點。
在治理不法就勞和不法殘留這個難題上日本政府能否換一種思維,從而改變一下方式,中國有句古訓“大禹治水,疏而不堵”,其實治理不法就勞和不法殘留也與其同理。(朱耀忠 遠藤英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