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旅英華僑陳俊先生以重金競得1990年“八國聯(lián)軍”侵入北京清宮時掠奪的明代綠色琉璃瓦當(dāng)麒麟,捐獻給北京故宮博物院。
2005年10月,七件流失海外80多年的龍門石窟佛教造像,回到“老家”──河南洛陽龍門石窟,身首重聚。這是79歲的美籍華人雕塑家陳哲敬先生1991年從美國一位私人收藏家手中購得,將其捐獻給國家的。這批國寶級文物,具有極高的歷史與藝術(shù)價值,“堪稱唐代佛像造像的杰作”。政府動用了“國家重點珍貴文物征集專項經(jīng)費”800萬元,作為對捐獻者的補償。
2006年初,美籍華人范世興、鄧芳夫婦了解到,美國、新西蘭、泰國等國有幾家古董店正在出售的中國漢代文物,屬于陜西漢墓中的西漢珍寶,于是迅速聯(lián)系海內(nèi)外許多好友,共同出資數(shù)百萬美元買下31件珍貴文物,無償捐贈給陜西省漢陽陵考古陳列館收藏。經(jīng)鑒定,其中國家一級文物5件、二級文物14件(組)、三級文物10件。
2007年11月,加拿大多倫多一次拍賣會上,一件清朝乾隆琺瑯三角熏爐被來自美國加州的某華裔買家以11萬加元購得,并捐回祖國。
2007年12月,海外愛國華人王崇仁先生從海外重金購回一座五代時期皇家珍品的五重舍利塔,并無償捐給中國。
2008年4月19日,海外華人收藏家程小虎將自己及朋友出資500余萬元,從加拿大、美國收集回來的隸屬南宋、明代、清代時期的21套51件文物轉(zhuǎn)交給古今通寶中國收藏品(西安)展覽交易中心保存。其中最珍貴的要數(shù)雍正皇帝御用的錦雞碗和乾隆皇帝母親使用的“樂壽堂寶”玉璽。
正是愛國華僑這一樁樁令人感動的愛國義舉,讓國家、民間、個人的力量融合在一起,匯成了祖國文物涌動的回流暖潮。
國際友人令人感動
很多熱愛中國歷史文化的國外機構(gòu)和國際友人的義舉也令人感動。
1900年,原藏于天壇,后流失于海外的明代鎏金銅編鐘,被英國友人送回。
1993年,美國國際集團友邦保險公司創(chuàng)辦人斯達先生從法國收藏家手中購得頤和園萬壽山佛香閣西側(cè)銅亭寶云閣流失的十扇銅窗,并無償送還中國。
1994年7月,原藏于圓明園,后被掠奪到海外的海晏堂十二生肖頭像,被印度友人送回。
2001年,加拿大國家美術(shù)館將其收藏的一尊20世紀30年代流失到該國的中國洛陽龍門石窟唐代摩柯迦葉羅漢雕像無償?shù)貧w還給中國,使龍門石窟看經(jīng)寺29尊羅漢重新團聚。
2001年,日本收藏家荒木計熊先生向西安碑林無償捐獻了他本人收藏的中國戰(zhàn)國至元代古印199方。
日本神慈秀明會通過正規(guī)渠道購得的中國山東省博興縣文物管理所被盜尊菩薩造像,收藏于其下屬的美秀博物館。2000年,中國國家文物局獲悉這一情況后,立即派員同美秀博物館進行了長達8個月的磋商。當(dāng)時日本尚未加入國際文物公約,沒有義務(wù)歸還中國被盜文物。而最終神慈秀明會排除種種反對意見,以中日友好關(guān)系大局為重,愿無償歸還這尊菩薩造像。2001年中日雙方簽署備忘錄,菩薩立像無償歸還中國,同時美秀博物館借展該文物7年。今年,走失了14年的菩薩造像終于回歸故土。
同樣令人感動的還有瑞典東亞博物館歸還的漢代彩繪陶馬。1995年,這件文物通過非法途徑流入瑞典,收藏者將其捐獻給瑞典東亞博物館。該館在發(fā)現(xiàn)這件文物的來歷和背景后,秉承國際公約和《國際博物館協(xié)會職業(yè)道德準(zhǔn)則》的精神,將這件漢代陶馬主動交還給中國政府,這件陶馬也被親切地稱為“瑞典人民送還給中國人民的特殊禮物”。